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呀
他在赌,赌大明可以撑过这一关,这样一来,他手中的粮食马上就可以卖上一个天价,黄氏也会因他所为而变得更加富有与强大。
历史之中,这位黄玉亮的确是这样做了,但他赌输了。
闯贼顺利入城,眼见大顺军开始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只得把家产都扔下,含泪离开。
这一世,朱常武的突然出现,竟然让他赌赢了。眼见京师开始变得安定起来之后,他是马上开始恢复粮价,不仅如此,为了可以大赚一笔,他在看到这一次新政之中有关商人的一些改变政策之后,竟然直接就提升了三倍的价格。
他不仅要吃饱,还要吃撑。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一次看似十分冒险的举动是值得的。他黄氏也会因为他黄玉亮的做法可以赚到更多钱,山西八大家之中,他黄氏要借着这一次事件摆脱老末的位置。
黄玉亮有野心,他手中的粮食足以支撑起这股子野心。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记载,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明代粮食总产量应为1500亿市斤左右。
明代在最鼎盛时期应该有两亿多人口,按一人一年吃三百斤粮食,可想而知一年明朝人一年就要六百多亿斤粮食。
总的来说,明朝的粮食是没有什么缺口的。尤其像是较为高产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等物现在已经由西方引进,大明更不应该缺粮。只是事情到了明末之时,为了提供高昂的军费支撑与北方清军之战,朝廷不断的提升农业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至于农民军造反之事屡屡出现,最终出现了大量田地撂荒,无人种植,才使粮食变成了紧缺之物。
可不管什么时候,真正吃不上饭的永远是穷人,你看那些富人,即便是粮价再高,可曾看过他们中有出现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了?
再说回黄玉亮,这一次他提前把七大家还有一部分要逃走的粮商之粮都收到了手中,按着新政中所规定,以后一斤的数量统规为五百克,一石为一千斤来算,他手中足有粮食五十万石,即五万万斤。
按照一人一天一斤粮食算的话,足可以养活京师近两百万人口大半年所需。
手中掌握着这么多的资源,让黄玉亮不由心情大好,尤其是粮价涨了三倍以上之后,他有足够的信心这一次可以大赚一笔,不说再赚出一个黄家出来,但让黄家的实力提升一截,至少超过翟氏应该问题不大。
一想到自己将为黄家立下如此之大功,黄玉亮心情变得更好,不由自主的就哼起了小曲。
“老爷,老爷。”门外,管家黄冉小跑而来,跑到了黄玉亮的身边。
“回来了?”坐在躺椅上的黄玉亮斜眼看了一个黄冉,不急不慌的问着,“怎么样?消息都散布出去了吗?”
“回老爷的话,都散出去了。其实不止是我们,其它的粮铺也在散布着消息,想必现在有关商业上的新政早已经弄得是人尽皆知。明军现在就是想收回去都不可能了。”黄冉一脸笑意盈盈,狗腿子般的模样说着。
“好,散出去就好,这一次老爷我倒要看看,大明朝廷这一回要怎么办?哼!刚下发的新政总不能马上就收回去吧,若是这样,还如何取信于天下之人呢?”
黄玉亮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若非是有新政之事,这一次他还是会给粮食进行涨价,但绝对不会涨那么多。
说起来,他有胆子做这件事情,还要感谢新政的出现,他现在就在借着东风。除非朝廷肯自己打脸,收回政策,不然的话,那就只能干咽了这口苦水。
眼见黄玉亮似是心情不错,管家凑上前来,“老爷,粮价我们是涨了,可到现在为止,并未见到有多少人买粮呀,他们似乎都在观望。”
“着什么急,他们现在不买,那是因为还不缺,等到没米下锅了,你看他们还能不能沉得住气。哼!再说了,他们现在不买,这两天老爷还要继续涨价,最终后悔的只会是他们。”
对于无人买粮的事情,黄玉亮显然并不着急。
京师暂时安稳的事情想要传出去,总是需要时间的,等到外面的那些粮商知晓了这件事情后,在调粮而来,最快也要三到五个月时间左右,有了这些时间,足够他这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到时候就算是不能卖光所有的粮食,但只要卖出了一半,那都是大赚而特赚的事情。
相信那个时候,他黄玉亮的名字一定会响彻在大江南北,也会被人称为商业奇才,想不出名都难。
眼见黄玉亮如此的自信,黄冉连忙一记马屁就拍了过去,“老爷英明,这一次我们就等着赚大钱吧,哈哈哈。”
黄玉亮这一次要借东风,且还是朱常武自己弄出来的风,可以说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朱常武听张奡说完了发生在黄氏粮铺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多么的着急,不就是用商业手段对付商业手段嘛。他虽然没有经过商,但他的一位退役战友却是经商的好手,且还做得相当成功,平时聚会的时候可是没少听他讲一些商战上的事情。
这些都是已经成功的案例,放在以前并不算什么。可是放在当下,却是无人去尝试过的,甚至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
其实,对付一个黄氏的掌柜而已,朱常武根本就没有想过动太多的脑筋,随便拿出一招就足够摆平对方。
“老张,你不用自责,之前是我说的可以提升商人地位,也可以允许他们自由买卖。现在人家出招提升了粮价,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打压下来就是。”
看到张奡总是在说,这一次粮价上涨是由他引起的,如果他在新政之中给一些特定货物提前定价就好了,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朱常武便出言宽慰着对方。
事关粮价这样与民相息的大事,按说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价格才是,不然这对于国家稳定将会大为不利。只是现在的大明朝廷都已经烂到了根里,指着他们还有什么影响力,还能做什么管控。
至少朱常武在没有完全的稳定大势之前,所谓的中央调控物价之事他是没有打算去做,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事情,费那个精力做甚。
“公子,终还是我思虑的不周全,让那些奸商钻了空子,我...”
“行了,这件事情不提了,我且问你,我们手中现在可用的粮食有多少?”朱常武直接打断了对方之言。他算是看出来了,如果任由张奡说下去,他也就是反复那些话而已,对方不烦,他还厌呢。
“公子,我们现在手中大约有粮五万石左右,其中一部分是国库中剩余的,还有一大部分是闯贼匆忙败走时所剩的。”张奡十分诚实的回答着。
“哦,五万石,呵呵,不少了,这样,你俯耳过来。”朱常武脸上笑呵呵的,对着张奡就是一阵的咬耳朵,没一会,原本还愁眉苦脸的张奡很快就变得眉开眼笑起来。
“公子,高呀,高呀。”伸出了大拇哥,张奡这一刻是真心佩服着朱常武。
“行了,这一招相必早就有人用过,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保密,明白吗?”朱常武一脸笑呵呵着,这个黄玉亮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头上,那就活该他要找死。
京师市场之上,粮价已经由原本的二两一石(明末时期,一两约等于700人民币左右,即一斤粮食1.4元)上升为了八两一石,即每斤5.6元左右。
这个价格平常百姓自然是消费不起的。
粮价攀升,百姓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少餐、少吃,在保证不饿死的前提之下勉强活着而已。
各大粮铺皆是统一涨价之后,几乎都没有卖出多少的粮食,但大家都不着急。他们也知道之前因为战争的原因,多数百姓都囤积了一些的粮食,但那才有多少?
相信一旦等到他们吃完了,那就只能来买粮,到时候就是赚大钱的时刻。
就在粮价上涨,不少人还在看着朝廷会不会有什么举措之时。突然间一个小道消息传来,大明京师第一次拍卖会会在明日召开。
传单已经下发,几乎城内很多权贵和大商人都收到了请柬以及会议的内容。总体而言就是明天会公开的售卖香水和玻璃艺术品。各两百件以价高者得的方式出售。
传单中说的很明白,这一次拍卖之后,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市场上不会在出现第二次售卖的情况。换句话说,这四百件就等于一月的售卖量了。
香水不少人已经知道,听说宫中的贵人,包括皇后娘娘都在用,还是赞不绝口。
至于什么是玻璃艺术品,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不过不要紧,明天拍卖会上就可以看到。
张奡这一天忙到了很晚,更是亲自去拍卖会上走了三圈。他是第一个从朱常武的口中知晓拍卖会的意义之所在,听后便是惊为天人。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7739/41211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历史之中,这位黄玉亮的确是这样做了,但他赌输了。
闯贼顺利入城,眼见大顺军开始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只得把家产都扔下,含泪离开。
这一世,朱常武的突然出现,竟然让他赌赢了。眼见京师开始变得安定起来之后,他是马上开始恢复粮价,不仅如此,为了可以大赚一笔,他在看到这一次新政之中有关商人的一些改变政策之后,竟然直接就提升了三倍的价格。
他不仅要吃饱,还要吃撑。
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一次看似十分冒险的举动是值得的。他黄氏也会因为他黄玉亮的做法可以赚到更多钱,山西八大家之中,他黄氏要借着这一次事件摆脱老末的位置。
黄玉亮有野心,他手中的粮食足以支撑起这股子野心。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记载,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明代粮食总产量应为1500亿市斤左右。
明代在最鼎盛时期应该有两亿多人口,按一人一年吃三百斤粮食,可想而知一年明朝人一年就要六百多亿斤粮食。
总的来说,明朝的粮食是没有什么缺口的。尤其像是较为高产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等物现在已经由西方引进,大明更不应该缺粮。只是事情到了明末之时,为了提供高昂的军费支撑与北方清军之战,朝廷不断的提升农业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以至于农民军造反之事屡屡出现,最终出现了大量田地撂荒,无人种植,才使粮食变成了紧缺之物。
可不管什么时候,真正吃不上饭的永远是穷人,你看那些富人,即便是粮价再高,可曾看过他们中有出现饿死人的事情发生了?
再说回黄玉亮,这一次他提前把七大家还有一部分要逃走的粮商之粮都收到了手中,按着新政中所规定,以后一斤的数量统规为五百克,一石为一千斤来算,他手中足有粮食五十万石,即五万万斤。
按照一人一天一斤粮食算的话,足可以养活京师近两百万人口大半年所需。
手中掌握着这么多的资源,让黄玉亮不由心情大好,尤其是粮价涨了三倍以上之后,他有足够的信心这一次可以大赚一笔,不说再赚出一个黄家出来,但让黄家的实力提升一截,至少超过翟氏应该问题不大。
一想到自己将为黄家立下如此之大功,黄玉亮心情变得更好,不由自主的就哼起了小曲。
“老爷,老爷。”门外,管家黄冉小跑而来,跑到了黄玉亮的身边。
“回来了?”坐在躺椅上的黄玉亮斜眼看了一个黄冉,不急不慌的问着,“怎么样?消息都散布出去了吗?”
“回老爷的话,都散出去了。其实不止是我们,其它的粮铺也在散布着消息,想必现在有关商业上的新政早已经弄得是人尽皆知。明军现在就是想收回去都不可能了。”黄冉一脸笑意盈盈,狗腿子般的模样说着。
“好,散出去就好,这一次老爷我倒要看看,大明朝廷这一回要怎么办?哼!刚下发的新政总不能马上就收回去吧,若是这样,还如何取信于天下之人呢?”
黄玉亮脸上带着得意之色。若非是有新政之事,这一次他还是会给粮食进行涨价,但绝对不会涨那么多。
说起来,他有胆子做这件事情,还要感谢新政的出现,他现在就在借着东风。除非朝廷肯自己打脸,收回政策,不然的话,那就只能干咽了这口苦水。
眼见黄玉亮似是心情不错,管家凑上前来,“老爷,粮价我们是涨了,可到现在为止,并未见到有多少人买粮呀,他们似乎都在观望。”
“着什么急,他们现在不买,那是因为还不缺,等到没米下锅了,你看他们还能不能沉得住气。哼!再说了,他们现在不买,这两天老爷还要继续涨价,最终后悔的只会是他们。”
对于无人买粮的事情,黄玉亮显然并不着急。
京师暂时安稳的事情想要传出去,总是需要时间的,等到外面的那些粮商知晓了这件事情后,在调粮而来,最快也要三到五个月时间左右,有了这些时间,足够他这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到时候就算是不能卖光所有的粮食,但只要卖出了一半,那都是大赚而特赚的事情。
相信那个时候,他黄玉亮的名字一定会响彻在大江南北,也会被人称为商业奇才,想不出名都难。
眼见黄玉亮如此的自信,黄冉连忙一记马屁就拍了过去,“老爷英明,这一次我们就等着赚大钱吧,哈哈哈。”
黄玉亮这一次要借东风,且还是朱常武自己弄出来的风,可以说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
朱常武听张奡说完了发生在黄氏粮铺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多么的着急,不就是用商业手段对付商业手段嘛。他虽然没有经过商,但他的一位退役战友却是经商的好手,且还做得相当成功,平时聚会的时候可是没少听他讲一些商战上的事情。
这些都是已经成功的案例,放在以前并不算什么。可是放在当下,却是无人去尝试过的,甚至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
其实,对付一个黄氏的掌柜而已,朱常武根本就没有想过动太多的脑筋,随便拿出一招就足够摆平对方。
“老张,你不用自责,之前是我说的可以提升商人地位,也可以允许他们自由买卖。现在人家出招提升了粮价,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打压下来就是。”
看到张奡总是在说,这一次粮价上涨是由他引起的,如果他在新政之中给一些特定货物提前定价就好了,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朱常武便出言宽慰着对方。
事关粮价这样与民相息的大事,按说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价格才是,不然这对于国家稳定将会大为不利。只是现在的大明朝廷都已经烂到了根里,指着他们还有什么影响力,还能做什么管控。
至少朱常武在没有完全的稳定大势之前,所谓的中央调控物价之事他是没有打算去做,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事情,费那个精力做甚。
“公子,终还是我思虑的不周全,让那些奸商钻了空子,我...”
“行了,这件事情不提了,我且问你,我们手中现在可用的粮食有多少?”朱常武直接打断了对方之言。他算是看出来了,如果任由张奡说下去,他也就是反复那些话而已,对方不烦,他还厌呢。
“公子,我们现在手中大约有粮五万石左右,其中一部分是国库中剩余的,还有一大部分是闯贼匆忙败走时所剩的。”张奡十分诚实的回答着。
“哦,五万石,呵呵,不少了,这样,你俯耳过来。”朱常武脸上笑呵呵的,对着张奡就是一阵的咬耳朵,没一会,原本还愁眉苦脸的张奡很快就变得眉开眼笑起来。
“公子,高呀,高呀。”伸出了大拇哥,张奡这一刻是真心佩服着朱常武。
“行了,这一招相必早就有人用过,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保密,明白吗?”朱常武一脸笑呵呵着,这个黄玉亮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头上,那就活该他要找死。
京师市场之上,粮价已经由原本的二两一石(明末时期,一两约等于700人民币左右,即一斤粮食1.4元)上升为了八两一石,即每斤5.6元左右。
这个价格平常百姓自然是消费不起的。
粮价攀升,百姓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少餐、少吃,在保证不饿死的前提之下勉强活着而已。
各大粮铺皆是统一涨价之后,几乎都没有卖出多少的粮食,但大家都不着急。他们也知道之前因为战争的原因,多数百姓都囤积了一些的粮食,但那才有多少?
相信一旦等到他们吃完了,那就只能来买粮,到时候就是赚大钱的时刻。
就在粮价上涨,不少人还在看着朝廷会不会有什么举措之时。突然间一个小道消息传来,大明京师第一次拍卖会会在明日召开。
传单已经下发,几乎城内很多权贵和大商人都收到了请柬以及会议的内容。总体而言就是明天会公开的售卖香水和玻璃艺术品。各两百件以价高者得的方式出售。
传单中说的很明白,这一次拍卖之后,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市场上不会在出现第二次售卖的情况。换句话说,这四百件就等于一月的售卖量了。
香水不少人已经知道,听说宫中的贵人,包括皇后娘娘都在用,还是赞不绝口。
至于什么是玻璃艺术品,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不过不要紧,明天拍卖会上就可以看到。
张奡这一天忙到了很晚,更是亲自去拍卖会上走了三圈。他是第一个从朱常武的口中知晓拍卖会的意义之所在,听后便是惊为天人。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7739/41211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