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血洗两淮
第623章 血洗两淮
第623章 血洗两淮
一场小雨悄然而至。
雨下着。
天灰蒙蒙的。
吹来的风带着凉意。
“大明究竟要等到何时,才能实现对粮食的自给自足啊。”朱由校驻足于小亭,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言语间略带感触道。
“对于大明而言,处在一个动荡的大变局下,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朕也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朕同样也清楚,国虽大忘战必危啊!!”
“陛下,臣坚信大明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在旁站着的徐光启,表情略显复杂,微微低首道:“快则三载,慢则五载,我朝在北方诸省的粮食种植,必定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等到了那个时候,以京城为首的京畿腹地,乃至整个北直隶,就可以逐步改变独靠漕运漕粮供应的局面,这对于社稷而言,对于朝廷而言都是利好的。”
“如此说来,卿家对辽东的引水植稻一事,是有着极大信心的?”朱由校眉头微挑,看向徐光启说道。
“臣有信心!”
徐光启重重点头道:“就天启二年在辽东都司下辖各地,遴选出的那批引水植稻试验田的长势,尽管跟东南诸省所种水稻存在差异,但是经辽东各地汇总所得,无不阐明一个客观事实。”
“辽东的气候固然寒冷,但是辽东土地却很肥沃,这打破了世人对辽东贫瘠的固有观点,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水稻种植是可以通过培育适应辽东气候的良种,设法增加水稻的亩产量,继而逐步在辽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
“而且在辽东这块土地上,是可以通过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轮种套种,来增加农作物的产区规模,陛下先前给予的意见极具前瞻性,这对于大明农业的发展,是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的!”
朱由校笑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徐光启去了趟辽东,居然也学会了讲这些话,不过见徐光启表情这般严肃,朱由校也知道这些是徐光启的肺腑之言。
“对于辽东地区的平叛战,甚至是跟建虏展开僵持状态,朝野间非议与抨击的很多。”朱由校轻叹一声,脸上的笑意也没了。
“就朕知晓的一些主要观点,无非是对待建虏以下犯上的事实,朝廷能做到将首恶处决,让建虏遭到重创就行了,这是何其的可笑!!”
“被建虏八旗窃据的建州三卫,包括先前被朝廷舍弃的奴儿干都司,其实境内都有大批肥沃的土地,关键是这些土地处在平原地带,是,上述地域的气候恶劣了些,寒冬的时间比中原腹地要更久一些。”
“不过朕却始终觉得这天下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办法总比困难要多,想要真正解决大明边患的办法,那就是将临近大明的土地都征服,而征服仅是个开始,要扎根,要繁衍,要融入,唯有做到这一点,大明才能没有边患,至少在大明的泛东北地区是这样的!!”
徐光启的表情有些复杂。
如果是在先前听到这样的言论,徐光启是不会认同的,毕竟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不需要再额外增加疆域了,毕竟真的增加了,或许对社稷不是什么好事,疆域不是越大越好的,关键是能否行之有效的掌控起来。
但是在去了趟辽东,对辽东地界的引水植稻,试种土豆、玉米、红薯等物,进行对应的考察,这期间知晓一些辽东的情况,徐光启的想法就逐步改变了。
从明初时期的主要边患集中于北疆草原,到辽东地界的边患不断影响着大明,再到现在辽东要开发与治理,辽东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其实是被中枢与民间所忽略的地域,生活在辽东的人也是大明子民啊!!
如果大明真的能有有朝一日,实现以辽东为核心腹地,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泛东北格局,那么辽东将迎来大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就能通过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对应的回报与改变。
这才是盛世该有的表现!!
徐光启是不喜欢战争的,但是他同样也清楚,在有些时候下战争不是人所能左右的,这是受时局的改变而催化的。
“到天启五年,不管是辽东的引水植稻,亦或是逐步增加土豆、玉米、红薯等物的轮种面积,都必须要取得显著成效才行!”
在徐光启感慨之际,朱由校却眼神坚定道:“眼下大明就已经出现区域粮荒了,现在朕还能狠下心来,让一部分百姓苦一苦,毕竟大明长久滋生的积弊与毒瘤,不是朝夕间就能取得成效的。”
“可是一时苦,不能成为一世苦,两世苦,朕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算地方出现起义浪潮,也是正常的事情!!”
“即便没有战争的加持,大明存在的粮食缺口只会逐步增大,根源就在于朕明确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这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脱产群体,这部分人是不从事农业种植的。”
徐光启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农业的发展与突破,可不像别的领域那般简单,一句粮食亩产量必须提高,看似只有轻飘飘几个字,可背后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是寻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些付出不一定带来回报。
“臣一定尽力……”
徐光启郑重的作揖行礼道。
“不是尽力,是必须!!”
但是徐光启的话,却被朱由校给打断了。
“臣遵旨!”
徐光启再拜道。
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与扩张,在大明所处的这个时代,其实是极其新颖的存在,它的出现会打破很多固有格局,朱由校清楚他开启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而想要让大明适应这个时代,就必须要解决很多底层逻辑。
粮食的自给自足,除了要靠自身农业发展兜底外,还要对外展开大宗粮食贸易,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人仍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很多时候都是饿肚子的,面对如此的国情,不考虑粮食这条供应红线,就一味地去吸纳更多人加入脱产群体,大明早晚是要完蛋的。
人真的被饿红了眼,秩序、道德、尊严、民俗这些都能抛之脑后,别说是杀人了,吃人都会发生。
更别提想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除了要确保粮食供应红线外,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最直观的一项,扫盲就迫在眉睫!
大明文脉昌盛,在尊儒兴科的前提下,大明的读书人是很庞大的,可是真要放到整个天下,特别是在底层群体间,可是有着很多人是睁眼瞎的,他们这辈子出生在原籍,成长在原籍,老死在原籍,这辈子就在那一亩三分地下活动,原籍地有一些识文断字的,就能帮着解决一些问题了。
可是要从他们之中吸纳一些人,迈进脱产群体的序列下,让他们从事各种领域,不认识字,看不懂图,如何能推动标准化的流水作业?
“陛下!两淮急递!”
就在朱由校感慨之际,一道声音的响起,让朱由校回过神来,而在旁站着的徐光启,则诧异的看向跑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
在徐光启的注视下,王体乾恭敬的捧起急递奏疏,朱由校伸手接过,在打开看到的那刹,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个戚金,在两淮是杀疯了啊。”
咯噔。
听到此言的徐光启,心里猛然一紧,在这一时期下大明表现不平静的地方,可不止是辽东、川贵、九边、朝鲜等地,在大明的两淮与浙江,那同样是不平静的,这两处地方都很富庶,但是也太过富庶了,使得一些人跟着不老实了,总是想着要跟朝廷对着干,以此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
(本章完)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8217/415877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第623章 血洗两淮
一场小雨悄然而至。
雨下着。
天灰蒙蒙的。
吹来的风带着凉意。
“大明究竟要等到何时,才能实现对粮食的自给自足啊。”朱由校驻足于小亭,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言语间略带感触道。
“对于大明而言,处在一个动荡的大变局下,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朕也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朕同样也清楚,国虽大忘战必危啊!!”
“陛下,臣坚信大明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在旁站着的徐光启,表情略显复杂,微微低首道:“快则三载,慢则五载,我朝在北方诸省的粮食种植,必定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等到了那个时候,以京城为首的京畿腹地,乃至整个北直隶,就可以逐步改变独靠漕运漕粮供应的局面,这对于社稷而言,对于朝廷而言都是利好的。”
“如此说来,卿家对辽东的引水植稻一事,是有着极大信心的?”朱由校眉头微挑,看向徐光启说道。
“臣有信心!”
徐光启重重点头道:“就天启二年在辽东都司下辖各地,遴选出的那批引水植稻试验田的长势,尽管跟东南诸省所种水稻存在差异,但是经辽东各地汇总所得,无不阐明一个客观事实。”
“辽东的气候固然寒冷,但是辽东土地却很肥沃,这打破了世人对辽东贫瘠的固有观点,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水稻种植是可以通过培育适应辽东气候的良种,设法增加水稻的亩产量,继而逐步在辽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
“而且在辽东这块土地上,是可以通过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轮种套种,来增加农作物的产区规模,陛下先前给予的意见极具前瞻性,这对于大明农业的发展,是具有奠基的重要意义的!”
朱由校笑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徐光启去了趟辽东,居然也学会了讲这些话,不过见徐光启表情这般严肃,朱由校也知道这些是徐光启的肺腑之言。
“对于辽东地区的平叛战,甚至是跟建虏展开僵持状态,朝野间非议与抨击的很多。”朱由校轻叹一声,脸上的笑意也没了。
“就朕知晓的一些主要观点,无非是对待建虏以下犯上的事实,朝廷能做到将首恶处决,让建虏遭到重创就行了,这是何其的可笑!!”
“被建虏八旗窃据的建州三卫,包括先前被朝廷舍弃的奴儿干都司,其实境内都有大批肥沃的土地,关键是这些土地处在平原地带,是,上述地域的气候恶劣了些,寒冬的时间比中原腹地要更久一些。”
“不过朕却始终觉得这天下没有不适宜的地方,办法总比困难要多,想要真正解决大明边患的办法,那就是将临近大明的土地都征服,而征服仅是个开始,要扎根,要繁衍,要融入,唯有做到这一点,大明才能没有边患,至少在大明的泛东北地区是这样的!!”
徐光启的表情有些复杂。
如果是在先前听到这样的言论,徐光启是不会认同的,毕竟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不需要再额外增加疆域了,毕竟真的增加了,或许对社稷不是什么好事,疆域不是越大越好的,关键是能否行之有效的掌控起来。
但是在去了趟辽东,对辽东地界的引水植稻,试种土豆、玉米、红薯等物,进行对应的考察,这期间知晓一些辽东的情况,徐光启的想法就逐步改变了。
从明初时期的主要边患集中于北疆草原,到辽东地界的边患不断影响着大明,再到现在辽东要开发与治理,辽东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其实是被中枢与民间所忽略的地域,生活在辽东的人也是大明子民啊!!
如果大明真的能有有朝一日,实现以辽东为核心腹地,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泛东北格局,那么辽东将迎来大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就能通过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对应的回报与改变。
这才是盛世该有的表现!!
徐光启是不喜欢战争的,但是他同样也清楚,在有些时候下战争不是人所能左右的,这是受时局的改变而催化的。
“到天启五年,不管是辽东的引水植稻,亦或是逐步增加土豆、玉米、红薯等物的轮种面积,都必须要取得显著成效才行!”
在徐光启感慨之际,朱由校却眼神坚定道:“眼下大明就已经出现区域粮荒了,现在朕还能狠下心来,让一部分百姓苦一苦,毕竟大明长久滋生的积弊与毒瘤,不是朝夕间就能取得成效的。”
“可是一时苦,不能成为一世苦,两世苦,朕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算地方出现起义浪潮,也是正常的事情!!”
“即便没有战争的加持,大明存在的粮食缺口只会逐步增大,根源就在于朕明确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这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脱产群体,这部分人是不从事农业种植的。”
徐光启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农业的发展与突破,可不像别的领域那般简单,一句粮食亩产量必须提高,看似只有轻飘飘几个字,可背后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是寻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些付出不一定带来回报。
“臣一定尽力……”
徐光启郑重的作揖行礼道。
“不是尽力,是必须!!”
但是徐光启的话,却被朱由校给打断了。
“臣遵旨!”
徐光启再拜道。
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与扩张,在大明所处的这个时代,其实是极其新颖的存在,它的出现会打破很多固有格局,朱由校清楚他开启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而想要让大明适应这个时代,就必须要解决很多底层逻辑。
粮食的自给自足,除了要靠自身农业发展兜底外,还要对外展开大宗粮食贸易,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人仍挣扎在温饱线上,甚至很多时候都是饿肚子的,面对如此的国情,不考虑粮食这条供应红线,就一味地去吸纳更多人加入脱产群体,大明早晚是要完蛋的。
人真的被饿红了眼,秩序、道德、尊严、民俗这些都能抛之脑后,别说是杀人了,吃人都会发生。
更别提想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除了要确保粮食供应红线外,还有很多事情要解决,最直观的一项,扫盲就迫在眉睫!
大明文脉昌盛,在尊儒兴科的前提下,大明的读书人是很庞大的,可是真要放到整个天下,特别是在底层群体间,可是有着很多人是睁眼瞎的,他们这辈子出生在原籍,成长在原籍,老死在原籍,这辈子就在那一亩三分地下活动,原籍地有一些识文断字的,就能帮着解决一些问题了。
可是要从他们之中吸纳一些人,迈进脱产群体的序列下,让他们从事各种领域,不认识字,看不懂图,如何能推动标准化的流水作业?
“陛下!两淮急递!”
就在朱由校感慨之际,一道声音的响起,让朱由校回过神来,而在旁站着的徐光启,则诧异的看向跑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
在徐光启的注视下,王体乾恭敬的捧起急递奏疏,朱由校伸手接过,在打开看到的那刹,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个戚金,在两淮是杀疯了啊。”
咯噔。
听到此言的徐光启,心里猛然一紧,在这一时期下大明表现不平静的地方,可不止是辽东、川贵、九边、朝鲜等地,在大明的两淮与浙江,那同样是不平静的,这两处地方都很富庶,但是也太过富庶了,使得一些人跟着不老实了,总是想着要跟朝廷对着干,以此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
(本章完)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8217/415877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