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87章 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

第1087章 钛合金空心风扇叶片

    虽然没有直接给到结果,但只要到了交由上级讨论这一步,基本也就说明问题不大了。

    尤其是在技术本身已经进行过地面和空中验证的情况下。

    几人随后的话题,也迅速转向了更加具体的层面。

    毕竟,一颗卫星,尤其是频带资源和供能水平都有限的百公斤级别小卫星,除了核心功能模块以外,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跨层自适应传输、多普勒变化率估计算法、Ka频段卫星的信道模型,以及倾角估计算法等等。

    别说在21世纪初,就算再过二十年,大批发射的微小卫星都是在入轨前就算好失效概率,然后带着冗余量发射的。

    但常浩南他们这次的测试星座总共就四颗,肯定经不起任何意外。

    好在,林森明和张维永本来就是卫星设计出身,在这些方面倒是早就考虑的面面俱到。

    而郭林这会也乐得降低存在感。

    除非问题和自己的业务相关,否则就是一个缄口不言。

    因此,这场会面也很快便走向了尾声。

    不过,就在离开栾文杰的办公室之后,却又被跟着从里面一起出来的沈俊荣给叫住了。

    “郭林同志,麻烦再等一下!”

    郭林毕竟算是兄弟单位的人,所以沈俊荣对他的态度还是比较客气的。

    三人同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看向手里拿着公文包和外套的后者。

    见到他们这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沈俊荣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放轻松:

    “不要紧张……正事刚才已经谈完了,我只是还想再问几个个人感兴趣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但郭林也不可能真当成闲聊:

    “您说。”

    沈俊荣作为航天测控领域出身的专家,最感兴趣的自然还是老本行:

    “我记得你刚才说过,因为这个星座只对应个别航天器和地面终端,所以频域和波束指向的压力不大?”

    “没错。”

    郭林点头:

    “出于卫星体量的考虑,我们在每颗卫星上面只设置了两个下行通道和四个上行通道,但结合新的姿态确定算法,预计还是可以实现本次测试当中的通信需求。”

    实际上,郭林并没有讲出来常浩南的全部计划。

    这个四星星座预计将有效运行一年以上。

    在完成对神舟五号的中继通信任务之后,就将回到最开始的设计目的。

    也就是为海洋一号卫星提供更宽的图像回传窗口——

    还是只服务于个别对象。

    预计可以把每天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提高到6-8个小时。

    当然,因为海洋一号本身的通信速率很慢,所以不可能达到中继星座的理论性能上限,。

    但也足够避免再发生年初那种“拍到了一大堆有用信息但需要多个周期才能传输完成”的情况,影响到侦察信息的时效性。

    不过,这个回答,显然没有解开沈俊荣的疑惑:

    他一边示意几人一起往前走,一边继续道:

    “我之前在科工委的时候,也算是和常顾问有过一些接触,他可不像是那种只看眼前的人……”

    “你们从飞艇到飞机再到卫星,下了这么大功夫搞中继通信验证,那未来的最终目标,恐怕不可能只是给单独几个飞船或者卫星服务吧?”

    “那到时候用户数多起来,不是还要解决频域范围和指向灵活性的问题?”

    只能说,带过大项目的人,视角确实不一样。

    一眼就看穿了常浩南规划的长期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另外三人也也不清楚。

    张维永倒是知道,常浩南规划中继通信星座的最初目的,是用尽可能小的代价形成一套重访周期在天或天以下级别的全球天基遥感系统。

    而且是兼顾战术与战略、军用与民用多个层面的。

    考虑到使用环境的多样化,以及遥感卫星本身也存在多种分类,因此确如沈俊荣所说,肯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组网网络。

    可技术上要如何实现,常浩南却未曾透露过。 不过,一旁的郭林在沉思半晌之后,还是给出了回答:

    “我们没有申请常用但拥挤的L/S/C波段,而是选在目前应用还比较少的Ka频段,就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另外就是……”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似乎在判断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但最后还是接着开口道:

    “虽然常总没明确提过,但我个人猜测……可能也跟我们目前正在测试的新型宽带宽角相控阵技术有关。”

    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地面测试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其表现出的很多优点,比如重量轻、发热低、波束指向精度高、频域范围广……都很适合放在卫星上用。

    郭林做出这种推测,也算是顺理成章。

    而沈俊荣在听到“新型相控阵技术”这种描述的时候,就知道对方指的应该是光控相控阵。

    此前在开一次行业内会议的时候,他从电科集团的领导口中无意听到过。

    不过,沈俊荣也没再往下深究。

    虽说是全国一盘棋,但大家毕竟不是一个系统的,不可能因为存在合作关系,就什么细节都给你往外捅。

    没轻没重地继续问,只会导致两边都尴尬。

    刚好,四人这会也走到了楼门口。

    他顺势和三人告别,并再次嘱咐,尽快上报方案……

    ……

    就在几个兄弟单位的同志因为他的提前布局而忙到起飞的同时,常浩南本人也已经完成了立项后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研制工作到这个阶段才算是正式开始。

    但常浩南操持的项目,却还是顺应了他过去的习惯——

    在预研阶段,就已经分配好了各单位任务,甚至开始对部分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因此,在AE1500/涡扇20立项后不到一个月,常浩南就召集其负责生产和测试的两个部门,进行了第一次样品生产研讨会。

    当然,不是指整机样品。

    甚至都不是部件级样品。

    就算有系统开挂,一个月时间拿出完整设计参数还是太离谱了。

    实际上,只能算风扇测试的一个前置任务。

    不过,虽说是前置任务。

    但难度却一点不低……

    会议室里,常浩南正坐在会议桌首位,侧着身子看向身后幕布上显示的叶片设计图。

    “在设计中,我们尝试把相对弦宽提升超过40%,大幅提升风扇叶片气动效率,并增强了叶片刚性的同时,还削弱了高速旋转状态下的振动强度,从而在设计上去掉了叶身中部的凸台,降低了叶片外轮廓的制造难度……”

    “……”

    然而,在他身前两侧,另外十几名技术人员却是面露难色——

    相比此前他们曾接触过的风扇设计,无论是涡扇9、D436还是PS90A,眼前这个方案都有着巨大的不同。

    宽弦设计确实降低了外轮廓的制造难度。

    但钛合金材料做大后弯后掠叶型,本身就意味着基础难度要上天。

    还有这个将近40%的内部空心程度,是不是有点过于离谱了?

    由于过大的空隙率,并且常浩南并没有激进地采用叶片预变形设计,因此为了保证强度,风扇叶片内部还设计了大量三角形的桁架。

    更是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噩梦……

    一番介绍结束之后,常浩南回过头,也看到了面前同志们为难的表情。

    不过,他却反而露出一抹笑容:

    “都别苦着脸了……我知道这个叶片是各位从未接触过的形式,还会用到很多全新的技术和概念……但我也基本规划好了样品的生产路线。”

    听到常浩南这么说,现场的气氛才总算放松了一些……

    (本章完)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8297/416249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