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
听到福清公主的提问,众人都笑了。
朱元璋解释道:“傻姑娘,谁说这些计划要短时间完成了,十年之内能完成就不错喽。”
福清公主这才反应过来,俏脸更红了,害羞的转过身去不敢看大家。
众人笑的就更开心了。
过了一会儿,陈景恪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我有一法,可在五年内完成这些计划,还不会引起民怨。”
朱元璋惊喜的道:“哦,快说是何法。”
朱标和朱雄英也高兴不已。
福清公主也顾不上害羞了,转过身惊讶的看向他。
陈景恪说出了两个字:“军户。”
朱标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连摇头道:
“不成不成,军户供养军队已经非常辛苦,岂能再增加他们的劳役。”
征发军户做徭役,确实不会引起民怨,可会导致军队哗变,后果更严重。
朱元璋却比自己儿子想的更深,试探的道:
“莫非咱的军户制也是弊政?”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陈景恪这么聪明,岂会不知道征发军户做徭役的恶果。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只能说明他对军户制有意见。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懊恼,自己反应还是有些慢了啊。
朱雄英耳朵马上就竖起来了,来了来了,熟悉的开场白又来了。
陈老师小课堂即将开课了。
福清公主则再次惊讶,什么情况?
陈景恪只是说出‘军户’俩字,自家爹爹竟然就开始自我检讨了?
而且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
怎么听上去,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陈景恪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啊,竟然让性格刚愎的爹爹变成这般模样?
看着有些不自信的朱元璋,陈景恪差点笑出声,面上装作一本正经的道:
“对初建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但用不了几年,就只剩下弊了。”
朱雄英心里无比雀跃,景恪就是猛啊,一点面子都不给皇爷爷留。
福清公主则不由的担心起来,如此直言不讳,一点颜面都不留,爹爹恐怕要暴怒了。
然而下一刻,朱元璋的表现就让他惊掉了下巴。
只见老朱长长的舒缓了一口气,高兴的道:
“还好,还好……咱这军户制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对吧。”
朱标简直没眼看了,这还是自家那个自信到刚愎的老爷子吗。
您老人家以前可是认为,军户制是留给子孙兜底的制度啊。
现在只是‘还算有可取之处’,就这么高兴了?
玩笑归玩笑,陈景恪却知道不能过。
老朱想卖萌,大家就陪着他稍微闹一闹,谁要真觉得他萌,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简单的玩笑过后,就开始讲正事:“臣以为,经过元末之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设立军户,让他们开垦荒田,既能果腹又可支撑军需。”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你别光拍咱的马屁,说缺点,说缺点。”
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
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皇爷爷的表情,比景恪讲课还有趣。
福清公主小嘴微张,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咳,那臣就妄谈几句。”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尤其是人心,变化的更快。”
“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最终都会徒劳而功。”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么变不变的,不是要讲军户制吗?
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则非常淡定。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
看似与内容无关,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一种大道理。
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
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
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一日为军户,世世代代为军户。
除非皇帝特赦,否则永不能脱籍。
陈景恪的切入点,肯定和这有关。
“人在变,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
“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
“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
“纵观历史,莫不如是。”
“就以北宋为例,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
“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遏制了百姓造反。”
“等到了宋神宗时期,这些根本国策却酿成了三冗问题。”
“几乎拖垮了北宋的财政。”
“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却都不愿意改。”
“因为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谁改就是与大家为敌。”
“宋神宗算是比较有雄心的帝王,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
“他们君臣联手变法,最终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下失败。”
“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么都想不到,他们自认为的立国之本,最终会拖垮自己建立的国家。”
听到这里,福清公主脸色再变,陈景恪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
就差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要是给外面的儒生听到了,必然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而且,自家爹爹可是写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守。
这不是在打他老人家的脸吗。
悄悄打量自家爹爹的表情,只见他面色凝重,似乎很不开心的样子。
不由得为陈景恪担心起来。
朱元璋的表情确实很凝重,他很清楚陈景恪为何要给他讲这一番话。
就是在明确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变的祖宗之法。
如果他设置这样的东西,将来就必然会拖累子孙。
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不这样做,万一出了不屑子孙随便乱改怎么办?
只能说,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不过他没有将这些告诉陈景恪,没有必要。
至少眼下,他们拥有一次重造乾坤的机会。
自己有魄力,有合适的接班人,陈景恪有足够的眼光和能力。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前都不一样吧。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说道:
“咱知道你有能力,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想法最独特,看的最长远的人。”
“有什么想法就和咱说,咱听不懂就给太子说,太子听不懂就过几年给太孙说。”
“只要你是为大明好,咱保伱无忧……”
“嘿……咱说这话你肯定不信,但总应该相信皇后、太子和太孙吧。”
“就算咱哪天想食言,他们也会护着你的,所以你可以畅所欲言。”
陈景恪确实不相信他的保证,但相信马皇后和朱标。
至于朱雄英吗,这货要是都不能信,那自己就太失败了。
所以,听到老朱后半句话,他顿时就放下心来,道:
“谢陛下,臣一定尽展所能,让大明,让华夏文明,成为天下最耀眼的存在。”
朱标欣慰不已,自家老爷子终于学着相信人了。
朱雄英则毫无所觉,在他看来,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福清公主再次被震惊到麻木。
她都有些怀疑,自家爹爹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体了。
这话是他能说的出来的?
老朱接着又郑重的说道:“但你也要答应咱一个条件。”
陈景恪心道,果然,老朱肯定有条件。
“陛下请说。”
朱元璋说道:“如果咱、皇后、太子、太孙,都看不懂你的用意。”
“不论你的计划是多么长远,多么的好,都暂时搁置。”
“短时间内你都不准再提,也不准撂挑子。”
陈景恪这下真的感动了,他本以为朱元璋会提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竟然如此简单。
于是也郑重的道:“好,我答应陛下。”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氛围顿时就变得更为融洽起来。
朱标和朱雄英都很是开心。
福清公主终于接受了一个现实,陈景恪是特殊的。
朱元璋笑道:“哈哈,这不就妥了吗,来继续方才的话题。”
有些话说太多就显得矫情了,默契达成就无需再多说。
陈景恪也果断继续方才的话题:
“建国之初,百姓刚刚从动乱中走出来,还一无所有。”
“此时当军户对他们来说,就是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们自然非常开心,对陛下也感恩戴德。”
“他们会积极的种田,会拼命打仗。”
“既是回报陛下,也是保护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
众人都不禁点头,这一点分析的确实很好。
对一个乞丐来说,谁给他们一个馒头,谁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建国之初的军户就是如此。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又有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天下太平了,他们能吃饱穿暖了,追求也会变高。”
“尤其是看到别人,可以经商,可以做工,可以读书参加科举。”
“而他们,却只能当军户,什么都做不了。”
“慢慢的,他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从原本的感恩,变成不满。”
“但,若是朝廷能严格执行军户制,他们倒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毕竟军户虽然地位低下,又没有自由,却也比很多百姓要强上一些。”
“怕就怕,制度会崩坏……而军户制,也必然会崩坏。”
众人都精神一振,终于要开始讲制度如何崩坏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首先是土地兼并,这是无法逆转的。”
“当地方士绅强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军户伸手。”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熟读史书的他很清楚,兼并是无法阻止的。
自己可以靠杀戮解决,但不能指望后世所有子孙,都能如自己一般。
他只希望,彻底崩坏的局面能晚几年出现。
“最可怕的还是内部腐化……”
“军户世袭,卫所从指挥使到千户百户,再到下面的小旗,大部分也是世袭。”
“军队的规矩有多森严,陛下也清楚。”
“面对上级,军户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大明军纪严明,军官还不敢太过分。”
“但时间一长,军官必然会将军户当做奴隶一般使唤。”
“而且是世世代代为奴,永远都无法摆脱。”
“到那个时候,卫所就会成为军户的地狱。”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局面,只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还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上百万人。
关键这还是大明赖以生存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不造反就不错了,哪来的战斗力。
“军户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逃亡成为黑户。”
“逃亡后,要么卖身给富贵人家为奴,要么就只能铤而走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危险的是等到敌人打来,朝廷就会发现无兵可用。”
“若是发现的早还好,若是发现的晚,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发现了又能如何?”
“改?这是祖宗之法,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庞大,会各种阻挠。”
“不改,这就是身上的一个烂疮,会造成持续不断地流血,直到天塌地陷的那一天。”
朱元璋已经彻底被说动,斩钉截铁的道:
“改,咱立即就改。”
“此政始于咱,也要从咱手里结束,绝不能将问题留给后人。”
“该如何改,你尽管说。”
朱标也不禁颔首,军户制确实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朱雄英依然很淡定,我就知道,只要景恪一开口,那必然是改。
福清公主一双美眸异彩涟涟,难怪爹爹和大哥对他的态度都如此特殊,果然厉害呢。
陈景恪感受到她的目光,只觉得有些怪异,不过也没多想,继续说道:
“军户制至少还能坚持十年不会败坏,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解决。”
“总体来说就是放开,有条件的还他们自由。”
“就以这次营建新都,黄河改道为例。”
“抽调十万军户前去营建新都,许诺他们,待都城营建完毕,就地为他们分配土地定居。”
“这些军户必然会拼了命去干活。”
“且他们对陛下都非常的忠诚,又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能更好的稳定新都。”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道:“好,这个法子好,咱觉得可行。”
他还举一反三道:“黄河改道也可以照此办理,到时在黄河沿岸为他们分配土地就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帮助朝廷完成这些大工程,还能妥善安置军户,可谓是一举多得。”
陈景恪嘴里的军户,并不是现役军人。
指的是现役军人的家属。
大明军制,从军户里抽调青壮参军,家人屯田。
所以,抽调屯田的军户,并不影响现役军队的数量。
因为自己的家人可以获得自由,还能获得土地。
现役军人会受到激励,作战更加勇猛。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军户制被取消,大明必须尽快确立新的军制才行。
否则很快整个军队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朱标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就问道:“军户制取消后,我大明该使用何种军制才好呢?”
众人目光都看向了陈景恪。
(本章完)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8979/41866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朱元璋解释道:“傻姑娘,谁说这些计划要短时间完成了,十年之内能完成就不错喽。”
福清公主这才反应过来,俏脸更红了,害羞的转过身去不敢看大家。
众人笑的就更开心了。
过了一会儿,陈景恪开口说道:“陛下,其实我有一法,可在五年内完成这些计划,还不会引起民怨。”
朱元璋惊喜的道:“哦,快说是何法。”
朱标和朱雄英也高兴不已。
福清公主也顾不上害羞了,转过身惊讶的看向他。
陈景恪说出了两个字:“军户。”
朱标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连摇头道:
“不成不成,军户供养军队已经非常辛苦,岂能再增加他们的劳役。”
征发军户做徭役,确实不会引起民怨,可会导致军队哗变,后果更严重。
朱元璋却比自己儿子想的更深,试探的道:
“莫非咱的军户制也是弊政?”
朱标这才反应过来,陈景恪这么聪明,岂会不知道征发军户做徭役的恶果。
可他还是这么说了,只能说明他对军户制有意见。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懊恼,自己反应还是有些慢了啊。
朱雄英耳朵马上就竖起来了,来了来了,熟悉的开场白又来了。
陈老师小课堂即将开课了。
福清公主则再次惊讶,什么情况?
陈景恪只是说出‘军户’俩字,自家爹爹竟然就开始自我检讨了?
而且这个‘也’字是什么意思?
怎么听上去,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
这个陈景恪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啊,竟然让性格刚愎的爹爹变成这般模样?
看着有些不自信的朱元璋,陈景恪差点笑出声,面上装作一本正经的道:
“对初建的大明来说,利大于弊。但用不了几年,就只剩下弊了。”
朱雄英心里无比雀跃,景恪就是猛啊,一点面子都不给皇爷爷留。
福清公主则不由的担心起来,如此直言不讳,一点颜面都不留,爹爹恐怕要暴怒了。
然而下一刻,朱元璋的表现就让他惊掉了下巴。
只见老朱长长的舒缓了一口气,高兴的道:
“还好,还好……咱这军户制还算有可取之处的,对吧。”
朱标简直没眼看了,这还是自家那个自信到刚愎的老爷子吗。
您老人家以前可是认为,军户制是留给子孙兜底的制度啊。
现在只是‘还算有可取之处’,就这么高兴了?
玩笑归玩笑,陈景恪却知道不能过。
老朱想卖萌,大家就陪着他稍微闹一闹,谁要真觉得他萌,那离死也就不远了。
简单的玩笑过后,就开始讲正事:“臣以为,经过元末之乱,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设立军户,让他们开垦荒田,既能果腹又可支撑军需。”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实乃前所未有之创举。”
朱元璋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哎,你别光拍咱的马屁,说缺点,说缺点。”
朱标已经无视自家老爷子了。
朱雄英却看的津津有味,皇爷爷的表情,比景恪讲课还有趣。
福清公主小嘴微张,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爹爹。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咳,那臣就妄谈几句。”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尤其是人心,变化的更快。”
“任何试图约束人心不变的行为,最终都会徒劳而功。”
福清公主很是疑惑,什么变不变的,不是要讲军户制吗?
怎么讲到人心变化去了?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则非常淡定。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开场方式。
看似与内容无关,实际上是在阐述一种思想,一种大道理。
陈景恪接下来的切入点,也必然和这种思想有关。
而以朱元璋和朱标的智慧,已经猜到他接下来要讲什么。
军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一日为军户,世世代代为军户。
除非皇帝特赦,否则永不能脱籍。
陈景恪的切入点,肯定和这有关。
“人在变,由人组成的世界也在改变。”
“为了适应这种改变,国家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
“今日的善政,在明日就很可能会变成弊政。”
“纵观历史,莫不如是。”
“就以北宋为例,立国之初靠着恩荫拉拢士大夫。”
“靠着招募流民中的青壮为厢军,遏制了百姓造反。”
“等到了宋神宗时期,这些根本国策却酿成了三冗问题。”
“几乎拖垮了北宋的财政。”
“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却都不愿意改。”
“因为里面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谁改就是与大家为敌。”
“宋神宗算是比较有雄心的帝王,王安石也是有大才之人。”
“他们君臣联手变法,最终依然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下失败。”
“恐怕宋太祖和宋太宗怎么都想不到,他们自认为的立国之本,最终会拖垮自己建立的国家。”
听到这里,福清公主脸色再变,陈景恪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啊。
就差高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了。
要是给外面的儒生听到了,必然会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而且,自家爹爹可是写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世子孙必须遵守。
这不是在打他老人家的脸吗。
悄悄打量自家爹爹的表情,只见他面色凝重,似乎很不开心的样子。
不由得为陈景恪担心起来。
朱元璋的表情确实很凝重,他很清楚陈景恪为何要给他讲这一番话。
就是在明确告诉他,没有什么不可变的祖宗之法。
如果他设置这样的东西,将来就必然会拖累子孙。
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不这样做,万一出了不屑子孙随便乱改怎么办?
只能说,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不过他没有将这些告诉陈景恪,没有必要。
至少眼下,他们拥有一次重造乾坤的机会。
自己有魄力,有合适的接班人,陈景恪有足够的眼光和能力。
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和以前都不一样吧。
想到这里,他郑重的说道:
“咱知道你有能力,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想法最独特,看的最长远的人。”
“有什么想法就和咱说,咱听不懂就给太子说,太子听不懂就过几年给太孙说。”
“只要你是为大明好,咱保伱无忧……”
“嘿……咱说这话你肯定不信,但总应该相信皇后、太子和太孙吧。”
“就算咱哪天想食言,他们也会护着你的,所以你可以畅所欲言。”
陈景恪确实不相信他的保证,但相信马皇后和朱标。
至于朱雄英吗,这货要是都不能信,那自己就太失败了。
所以,听到老朱后半句话,他顿时就放下心来,道:
“谢陛下,臣一定尽展所能,让大明,让华夏文明,成为天下最耀眼的存在。”
朱标欣慰不已,自家老爷子终于学着相信人了。
朱雄英则毫无所觉,在他看来,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福清公主再次被震惊到麻木。
她都有些怀疑,自家爹爹是不是被什么脏东西附体了。
这话是他能说的出来的?
老朱接着又郑重的说道:“但你也要答应咱一个条件。”
陈景恪心道,果然,老朱肯定有条件。
“陛下请说。”
朱元璋说道:“如果咱、皇后、太子、太孙,都看不懂你的用意。”
“不论你的计划是多么长远,多么的好,都暂时搁置。”
“短时间内你都不准再提,也不准撂挑子。”
陈景恪这下真的感动了,他本以为朱元璋会提什么苛刻的条件,没想到竟然如此简单。
于是也郑重的道:“好,我答应陛下。”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氛围顿时就变得更为融洽起来。
朱标和朱雄英都很是开心。
福清公主终于接受了一个现实,陈景恪是特殊的。
朱元璋笑道:“哈哈,这不就妥了吗,来继续方才的话题。”
有些话说太多就显得矫情了,默契达成就无需再多说。
陈景恪也果断继续方才的话题:
“建国之初,百姓刚刚从动乱中走出来,还一无所有。”
“此时当军户对他们来说,就是获得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他们自然非常开心,对陛下也感恩戴德。”
“他们会积极的种田,会拼命打仗。”
“既是回报陛下,也是保护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
众人都不禁点头,这一点分析的确实很好。
对一个乞丐来说,谁给他们一个馒头,谁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建国之初的军户就是如此。
“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又有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天下太平了,他们能吃饱穿暖了,追求也会变高。”
“尤其是看到别人,可以经商,可以做工,可以读书参加科举。”
“而他们,却只能当军户,什么都做不了。”
“慢慢的,他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
“从原本的感恩,变成不满。”
“但,若是朝廷能严格执行军户制,他们倒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毕竟军户虽然地位低下,又没有自由,却也比很多百姓要强上一些。”
“怕就怕,制度会崩坏……而军户制,也必然会崩坏。”
众人都精神一振,终于要开始讲制度如何崩坏了。
陈景恪顿了一下,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首先是土地兼并,这是无法逆转的。”
“当地方士绅强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军户伸手。”
朱元璋无奈的点点头,熟读史书的他很清楚,兼并是无法阻止的。
自己可以靠杀戮解决,但不能指望后世所有子孙,都能如自己一般。
他只希望,彻底崩坏的局面能晚几年出现。
“最可怕的还是内部腐化……”
“军户世袭,卫所从指挥使到千户百户,再到下面的小旗,大部分也是世袭。”
“军队的规矩有多森严,陛下也清楚。”
“面对上级,军户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大明军纪严明,军官还不敢太过分。”
“但时间一长,军官必然会将军户当做奴隶一般使唤。”
“而且是世世代代为奴,永远都无法摆脱。”
“到那个时候,卫所就会成为军户的地狱。”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种局面,只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这还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上百万人。
关键这还是大明赖以生存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不造反就不错了,哪来的战斗力。
“军户们要么家破人亡,要么逃亡成为黑户。”
“逃亡后,要么卖身给富贵人家为奴,要么就只能铤而走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危险的是等到敌人打来,朝廷就会发现无兵可用。”
“若是发现的早还好,若是发现的晚,后果不堪设想。”
“就算发现了又能如何?”
“改?这是祖宗之法,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庞大,会各种阻挠。”
“不改,这就是身上的一个烂疮,会造成持续不断地流血,直到天塌地陷的那一天。”
朱元璋已经彻底被说动,斩钉截铁的道:
“改,咱立即就改。”
“此政始于咱,也要从咱手里结束,绝不能将问题留给后人。”
“该如何改,你尽管说。”
朱标也不禁颔首,军户制确实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朱雄英依然很淡定,我就知道,只要景恪一开口,那必然是改。
福清公主一双美眸异彩涟涟,难怪爹爹和大哥对他的态度都如此特殊,果然厉害呢。
陈景恪感受到她的目光,只觉得有些怪异,不过也没多想,继续说道:
“军户制至少还能坚持十年不会败坏,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解决。”
“总体来说就是放开,有条件的还他们自由。”
“就以这次营建新都,黄河改道为例。”
“抽调十万军户前去营建新都,许诺他们,待都城营建完毕,就地为他们分配土地定居。”
“这些军户必然会拼了命去干活。”
“且他们对陛下都非常的忠诚,又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能更好的稳定新都。”
朱元璋不禁连连点头,道:“好,这个法子好,咱觉得可行。”
他还举一反三道:“黄河改道也可以照此办理,到时在黄河沿岸为他们分配土地就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帮助朝廷完成这些大工程,还能妥善安置军户,可谓是一举多得。”
陈景恪嘴里的军户,并不是现役军人。
指的是现役军人的家属。
大明军制,从军户里抽调青壮参军,家人屯田。
所以,抽调屯田的军户,并不影响现役军队的数量。
因为自己的家人可以获得自由,还能获得土地。
现役军人会受到激励,作战更加勇猛。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军户制被取消,大明必须尽快确立新的军制才行。
否则很快整个军队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朱标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就问道:“军户制取消后,我大明该使用何种军制才好呢?”
众人目光都看向了陈景恪。
(本章完)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8979/418662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