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旱魆将至
光和六年,五月十二日夜,大暑。
今年的烈日似乎格外无情,却又公平地炙烤着所有人。
即便是乡野的黔首百姓们向来习惯早睡以便翌日早起务农,却也是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然,即便无情的高温平等地煎熬着每个准备入睡的人,但却不影响刘辩这位大汉太子的安眠。
值夜的两名宫女们搬来了两座冰鉴放在刘辩的床头和床尾,用蒲扇轻扇在冰鉴上,冰鉴中的冰块溢散出的寒气被蒲扇扇向床榻,驱散了那令人难以入睡的暑气。
清凉的舒爽感伴随着他直至清晨,值夜的宫女也轮换了几批,冰鉴里的冰块也重新添加过几回,却从未有任何动静将刘辩吵醒,让他美美地睡到了清晨。
起床后,刘辩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了一套劲服,从典韦的手中接过一柄木剑,在他的剑术教习王越的辅导下开始练习剑术。
王越,幽州蓟县人,居于燕山,曾于燕山手刃盗匪三十七人而不伤片缕,被江湖游侠冠以“燕山剑圣”之名,后入虎贲军中担任虎贲中郎。
听闻太子欲习剑,曹操就举荐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燕山剑圣”。
刘辩听闻王越的时候,也颇为好奇王越究竟有多勇猛。
后世人常说王越步战绝伦,吕布骑战无双,如果吕布步战遇上王越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不过很可惜,如今的王越已然四十五岁了,身体状态已经过了巅峰期,哪怕状态维持得再好,气力方面也不可能是吕布的对手。
再者,正所谓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便是说擅杀搏杀的游侠儿敌不过训练有素的甲士。
哪怕是正值巅峰的王越若是在沙场上遇到吕布,恐怕也是这个结果,因此刘辩甚至生不出半分唤来二十多岁的吕布来和四十五岁的王越一战的念头。
咚!
刘辩手中的木剑精妙地挡住了王越的劈砍,而后二人迅速分开,刘辩回味着方才那一式笑道:“安睿(王越表字),孤方才这一式如何,可算是学会了?”
王越自然也不会扫了刘辩的兴致,恭维道:“殿下天资聪颖,臣的弟子们要是有殿下的天赋恐怕早就青出于蓝了,但殿下也还需多加练习方能融会贯通。”
刘辩点了点头,虽然喜悦却并没有将王越的褒美之词放在心里。
别看王越曾是个仗剑天涯的游侠儿,但他可是个官迷,满脑子都是摆脱游侠的阶级,甚至有时候他都觉得王越有些过于谄媚了。
况且他也并非真想成为什么剑术大师,学剑不过百人敌尔,再者以他的身份恐怕此生都没有拔剑砍杀的机会。
而若是有人能杀穿典韦、许褚以及一众精锐卫士的护卫径至他的面前,那即便他的剑术再精湛也无济于事。
他练习剑术,不过是作为晨练强身健体,避免像后汉的先帝们一样早逝。
王越教授刘辩的也不是成套的剑招,而是些许锻体之法和零散却又极为精妙的护身剑招,都是王越数十年拼杀之中感悟出的精粹,若当真到了危险关头也能护持一二。
练了一身汗的刘辩看着手臂上渐渐有了弧度的肌肉,也知晓这些时日王越的确是尽心了。加之近些时日他的班底也愈发完善,二张、牵招、李肃、宋宪等人纷纷入仕太子府,心情大好之下笑谓王越道:“安睿,听闻你有个传承了衣钵的弟子唤作史阿,孤许你个恩典,召他入东宫暂且当个卫士吧。”
“臣谢殿下隆恩。”
王越心头一喜,看来他在太子心中也还是有些位置的。
先前随口提过一嘴,说麾下弟子众多,却只有史阿一人传承了他的衣钵,没想到太子竟然记在了心里。
然而,二人各自的喜悦未曾持续多久,简雍便急匆匆前来通传。
“启禀殿下,太常卿有要事奏报。”
刘辩眉头微蹙,现任太常卿是刘焉,历史上提出了“废史立牧”的那位,不过目前为止汉室尚未倾颓,他也未有野心。
一时之间刘辩没想明白刘焉这个太常卿能有什么要事,以至于绕过尚书台直接向他禀陈?
“且先让太常卿在偏殿等候,这个时辰恐怕太常卿还未用朝食,让中厨为太常卿也送一份朝食去,孤先去沐浴更衣。”
待刘辩沐浴更衣后,这才见到已经用完朝食的刘焉,刘焉也顾不上太子还没用膳,起身行礼后将一份竹简呈上:“臣请殿下阅览此疏。”
高望接过竹简递给刘辩,一封毫不起眼的竹简中竟书写了令刘辩顿时色变的内容。
中原各郡入夏之时还下了两场雨,但到今日已经有二十余日没有下雨了。
“太史令那边怎么说?”
“灵台这些时日观察风云天象,太史令谓旱魆将至。”
魃,旱神也。
也就是说旱灾将至。
刘辩忍不住叹了口气,天灾难挡啊。
汉末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本身对降雨量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导致的气候降温会对降雨模式产生影响。
气温的下降会导致蒸发减少,进而影响水循环和降雨分布,所导致的结果便是某些地区原本气候湿润地区降雨量减少出现旱灾,而在原本气候干燥的地区则是降雨增加出现洪灾。
“今年……恐怕不得安生了。”
尽管还没有看到这场旱灾的破坏力,可刘辩几乎已经看到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惨烈了。
这些时日卢植没有教授刘辩多少古文经,而是教授他许多辅以处理庶务的学识。
比如农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这是卢植希望刘辩能时刻铭记于心的一点。
卢植本是不晓农桑之事的,然而他有一位好友名为崔寔。
崔寔是农学大家,有《四民月令》存世,又在《政论》中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
而他曾听崔寔提起过一点,为何先秦和汉初之时同样是旱灾,却也没有后汉的旱灾这般惊人的破坏力,难道真是一句当权者失德能解释的吗?
崔寔经过多方考证,发现了一个被天下官吏都忽视了的根本原因——那竟农作物本身!
两汉时期农作物品种变迁,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在后汉已经彻底取代了粟类作物的主粮地位。
尤其是冬小麦秋播夏收的习性,使得许多干旱地区可以通过种植冬小麦增加收成。
而且冬小麦的收获要远胜粟类作物,石磨的普及和制面技术成为了冬小麦彻底取代粟类作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冬小麦也有一项致命弱点,不耐旱。
尽管比起春小麦而言冬小麦的耐旱性已经大大增强,但相比粟类作物却是差之千里。
而旱灾的来临往往都是在夏季的四月,冬小麦却正好是夏季播种,此时此刻恰是冬小麦的抽穗期,因此旱灾产生了对冬小麦堪称致命的打击,其结果往往不是减产而是绝收!
“明日举行朝议,比二千石以上官员无病不得缺席!”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旱灾,刘辩无力阻止,也来不及做防灾措施,那么剩下的便是提前准好赈灾事宜,以及利用这场旱灾做些文章。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9173/41941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今年的烈日似乎格外无情,却又公平地炙烤着所有人。
即便是乡野的黔首百姓们向来习惯早睡以便翌日早起务农,却也是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然,即便无情的高温平等地煎熬着每个准备入睡的人,但却不影响刘辩这位大汉太子的安眠。
值夜的两名宫女们搬来了两座冰鉴放在刘辩的床头和床尾,用蒲扇轻扇在冰鉴上,冰鉴中的冰块溢散出的寒气被蒲扇扇向床榻,驱散了那令人难以入睡的暑气。
清凉的舒爽感伴随着他直至清晨,值夜的宫女也轮换了几批,冰鉴里的冰块也重新添加过几回,却从未有任何动静将刘辩吵醒,让他美美地睡到了清晨。
起床后,刘辩在宫女的服侍下换了一套劲服,从典韦的手中接过一柄木剑,在他的剑术教习王越的辅导下开始练习剑术。
王越,幽州蓟县人,居于燕山,曾于燕山手刃盗匪三十七人而不伤片缕,被江湖游侠冠以“燕山剑圣”之名,后入虎贲军中担任虎贲中郎。
听闻太子欲习剑,曹操就举荐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燕山剑圣”。
刘辩听闻王越的时候,也颇为好奇王越究竟有多勇猛。
后世人常说王越步战绝伦,吕布骑战无双,如果吕布步战遇上王越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不过很可惜,如今的王越已然四十五岁了,身体状态已经过了巅峰期,哪怕状态维持得再好,气力方面也不可能是吕布的对手。
再者,正所谓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便是说擅杀搏杀的游侠儿敌不过训练有素的甲士。
哪怕是正值巅峰的王越若是在沙场上遇到吕布,恐怕也是这个结果,因此刘辩甚至生不出半分唤来二十多岁的吕布来和四十五岁的王越一战的念头。
咚!
刘辩手中的木剑精妙地挡住了王越的劈砍,而后二人迅速分开,刘辩回味着方才那一式笑道:“安睿(王越表字),孤方才这一式如何,可算是学会了?”
王越自然也不会扫了刘辩的兴致,恭维道:“殿下天资聪颖,臣的弟子们要是有殿下的天赋恐怕早就青出于蓝了,但殿下也还需多加练习方能融会贯通。”
刘辩点了点头,虽然喜悦却并没有将王越的褒美之词放在心里。
别看王越曾是个仗剑天涯的游侠儿,但他可是个官迷,满脑子都是摆脱游侠的阶级,甚至有时候他都觉得王越有些过于谄媚了。
况且他也并非真想成为什么剑术大师,学剑不过百人敌尔,再者以他的身份恐怕此生都没有拔剑砍杀的机会。
而若是有人能杀穿典韦、许褚以及一众精锐卫士的护卫径至他的面前,那即便他的剑术再精湛也无济于事。
他练习剑术,不过是作为晨练强身健体,避免像后汉的先帝们一样早逝。
王越教授刘辩的也不是成套的剑招,而是些许锻体之法和零散却又极为精妙的护身剑招,都是王越数十年拼杀之中感悟出的精粹,若当真到了危险关头也能护持一二。
练了一身汗的刘辩看着手臂上渐渐有了弧度的肌肉,也知晓这些时日王越的确是尽心了。加之近些时日他的班底也愈发完善,二张、牵招、李肃、宋宪等人纷纷入仕太子府,心情大好之下笑谓王越道:“安睿,听闻你有个传承了衣钵的弟子唤作史阿,孤许你个恩典,召他入东宫暂且当个卫士吧。”
“臣谢殿下隆恩。”
王越心头一喜,看来他在太子心中也还是有些位置的。
先前随口提过一嘴,说麾下弟子众多,却只有史阿一人传承了他的衣钵,没想到太子竟然记在了心里。
然而,二人各自的喜悦未曾持续多久,简雍便急匆匆前来通传。
“启禀殿下,太常卿有要事奏报。”
刘辩眉头微蹙,现任太常卿是刘焉,历史上提出了“废史立牧”的那位,不过目前为止汉室尚未倾颓,他也未有野心。
一时之间刘辩没想明白刘焉这个太常卿能有什么要事,以至于绕过尚书台直接向他禀陈?
“且先让太常卿在偏殿等候,这个时辰恐怕太常卿还未用朝食,让中厨为太常卿也送一份朝食去,孤先去沐浴更衣。”
待刘辩沐浴更衣后,这才见到已经用完朝食的刘焉,刘焉也顾不上太子还没用膳,起身行礼后将一份竹简呈上:“臣请殿下阅览此疏。”
高望接过竹简递给刘辩,一封毫不起眼的竹简中竟书写了令刘辩顿时色变的内容。
中原各郡入夏之时还下了两场雨,但到今日已经有二十余日没有下雨了。
“太史令那边怎么说?”
“灵台这些时日观察风云天象,太史令谓旱魆将至。”
魃,旱神也。
也就是说旱灾将至。
刘辩忍不住叹了口气,天灾难挡啊。
汉末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本身对降雨量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导致的气候降温会对降雨模式产生影响。
气温的下降会导致蒸发减少,进而影响水循环和降雨分布,所导致的结果便是某些地区原本气候湿润地区降雨量减少出现旱灾,而在原本气候干燥的地区则是降雨增加出现洪灾。
“今年……恐怕不得安生了。”
尽管还没有看到这场旱灾的破坏力,可刘辩几乎已经看到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惨烈了。
这些时日卢植没有教授刘辩多少古文经,而是教授他许多辅以处理庶务的学识。
比如农桑!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这是卢植希望刘辩能时刻铭记于心的一点。
卢植本是不晓农桑之事的,然而他有一位好友名为崔寔。
崔寔是农学大家,有《四民月令》存世,又在《政论》中谈论当世便利之事数十条,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当世称之。
而他曾听崔寔提起过一点,为何先秦和汉初之时同样是旱灾,却也没有后汉的旱灾这般惊人的破坏力,难道真是一句当权者失德能解释的吗?
崔寔经过多方考证,发现了一个被天下官吏都忽视了的根本原因——那竟农作物本身!
两汉时期农作物品种变迁,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在后汉已经彻底取代了粟类作物的主粮地位。
尤其是冬小麦秋播夏收的习性,使得许多干旱地区可以通过种植冬小麦增加收成。
而且冬小麦的收获要远胜粟类作物,石磨的普及和制面技术成为了冬小麦彻底取代粟类作物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冬小麦也有一项致命弱点,不耐旱。
尽管比起春小麦而言冬小麦的耐旱性已经大大增强,但相比粟类作物却是差之千里。
而旱灾的来临往往都是在夏季的四月,冬小麦却正好是夏季播种,此时此刻恰是冬小麦的抽穗期,因此旱灾产生了对冬小麦堪称致命的打击,其结果往往不是减产而是绝收!
“明日举行朝议,比二千石以上官员无病不得缺席!”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旱灾,刘辩无力阻止,也来不及做防灾措施,那么剩下的便是提前准好赈灾事宜,以及利用这场旱灾做些文章。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109173/419411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