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征大战(一)土楼
这一仗,最重要的一点是快。
八月十八日,黄明远向各部下达了全面攻击的命令。
各路隋军按照黄明远的设想进展神速,一路直逼吐谷浑腹地。
黄明远这一路四万主力军从允吾城出发,沿着湟水一路向西,直逼长宁谷地和临羌城。在其右翼的是杨义臣率领的西平军共计三万人,沿着浩水(今青海大通河)直逼琵琶峡,而在其左翼的则是张寿率领的临羌军共计两万人,与黄明远并行于湟水之南,直逼临羌城(今青海省湟源),堵住吐谷浑主力南下的道路。
此三军共计九万人,是黄明远计划中的与吐谷浑人决战的主力。
南线的吐万绪率领的两万五千名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两万五千名积石军则准备绕过西海南线,占领曼头城(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树敦城(今青海省共和县东南),再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直取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攻克吐谷浑的首都,阻止吐谷浑人南逃。
至于北面的梁默的张掖军,段文振的武威军和张定和的青海军,各有三万人,分别从北面三个方向向南压缩吐谷浑的生存空间,将其逼入黄明远预设的决战战场。
而刘权的海西军共两万人,要从张掖出发,翻越祁连山之后攻击吐谷浑在西海以西的广大区域,并阻止兵败后的吐谷浑残部逃向西域。
九路大军,各有分工,目标明确。开战之初,大军进展极其顺利。
黄明远麾下四万军队多是关中府兵和禁军部队。
吐谷浑虽然是一个国家,但也是一个半封建半奴隶制的国家,自可汗以下,分数十个小部落,每部落的头领叫做名王。而整个吐谷浑自慕容伏允以下,共有三个势力最大的名王,分别是天柱王彻里泥,大宝王尼洛周,仙头王巴里易三人。三人实力强大,手下各有十余个部落附从,三人实力加起来几乎半为吐谷浑的国力。
慕容伏允闻听隋军再次西来,赶紧向西逃窜,以求躲过与隋军的决战。他很清楚自己不是隋军的对手,因此仍寄希望于游击战略,耗退隋军。
其心腹赵华宣便劝慕容伏允,位于海东的天柱王彻里泥一定不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地盘,因此只要将整个东线的军权全部交给天柱王,其必然在此与隋军死战。
不求天柱王战胜隋军,只要他能托住隋军一段时间,慕容伏允便能带领主力撤退到西部地区。西海以西人迹稀少,地形空旷,回旋的余地也大,隋军不会永远留在吐谷浑,因此等到隋军后撤,他们便能趁机反击。
慕容伏允大喜,乃从之。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打死不和隋军决战。
赵华宣是一名中国来的道士,传说其善使幻术,有通天之能。因此慕容伏允对其言听计从,倚为心腹。
慕容伏允乃下令,临羌城的兵马和海东各部全部听从天柱王的指挥。
而天柱王彻里泥得到消息后大喜,按照慕容伏允的布置,其麾下军队近五万人,有部众二十万之多。
正如赵华宣所料,虽然隋军来势汹汹,但天柱王并不觉得隋军有多么可怕,他认为慕容伏允的后撤乃是自己吓自己。等他击败隋军,便能挟此大功登上吐谷浑可汗的位置,他对此可是觊觎了良久。
天柱王彻里泥在牛心川水(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西岸布置了三万兵力,又命部队渡过河去,扼守长宁川、牛心川和湟水交界的土楼山(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北禅山),互为照应。
时河水激流,不能泅渡,而天柱王驻兵于此,将其视为天堑。
黄明远听闻吐谷浑在牛心川水布置重兵防御,乃急调张寿的临羌军与自己会师,双方合兵一处,共计六万人,俱为黄明远指挥。
黄明远夺了张寿的兵权,但其也不敢反击,只能将兵权拱手让出。
黄明远所部乃急进至牛心川水以东,与天柱王隔河相望。
黄明远望着此地,三河交汇,土地肥沃,乃是建城的好地方,后世的西宁城便在这里。
看着对岸天柱王的布置,倒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无错。而北岸的土楼山,控制了湟水以北的制高点,挡住了隋军绕道迂回的可能。
越是中规中矩的布置,有时候越难打,强渡并不容易。
众人无奈,皆不知如何渡河。
黄明远看着对面的吐谷浑的旗帜,对众人说道:“凭何敌要在此与我决战,我便在此决战,既如此,我军当不战也。”
不战?
黄明远乃命张寿率领一万军队于牛心川水东岸构筑防线,阻止敌人渡河。而黄明远则选择趁机向北渡过湟水,攻击位于北岸的土楼山。
土楼山海拔两千多米,湟水穿峡东流,两岸石崖壁立。而土楼山则四面群山环拱,山崖层叠,远望如土台楼阁高耸,并不容易攻击。
黄明远乃命部队以千人为一队,五万人分成五十队从此山各个方向向山上攻击。吐谷浑人虽然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但并不擅长守备,因此隋军四面出击,整个土楼山的吐谷浑军队便陷入乱战之中。
黄明远命麾下大将虎牙郎将左天成带领数百精锐步兵直冲土楼山的吐谷浑主阵地。
左天成是曹州济阳(治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人,乃是寒门出身,凭借军功一步一个积功至此。
左天成乃一手提刀,一手持盾向前冲去。此时山势陡峭,难以骑马,因此众人皆是步战。左天成连劈带砍,有如猛虎下山一般勇武,吐谷浑兵皆不能敌,连连后退。
左天成乃乘胜追击,不舍敌虏。其数百人奋力搏杀,沿途胡虏几无挡者。
黄明远见左天成得胜,乃一挥令旗,令数千步卒从后压上。左天成得到支援,便一鼓作气,冲向胡虏。
山前胡虏被隋军冲击的无法立足,纷纷丢弃各小寨,向山上集结。
此时众人皆担心胡虏会凭险不出,唯有黄明远看到吐谷浑军积聚到山上,露出了笑容。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31168/136317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八月十八日,黄明远向各部下达了全面攻击的命令。
各路隋军按照黄明远的设想进展神速,一路直逼吐谷浑腹地。
黄明远这一路四万主力军从允吾城出发,沿着湟水一路向西,直逼长宁谷地和临羌城。在其右翼的是杨义臣率领的西平军共计三万人,沿着浩水(今青海大通河)直逼琵琶峡,而在其左翼的则是张寿率领的临羌军共计两万人,与黄明远并行于湟水之南,直逼临羌城(今青海省湟源),堵住吐谷浑主力南下的道路。
此三军共计九万人,是黄明远计划中的与吐谷浑人决战的主力。
南线的吐万绪率领的两万五千名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两万五千名积石军则准备绕过西海南线,占领曼头城(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树敦城(今青海省共和县东南),再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直取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卡加村西南),攻克吐谷浑的首都,阻止吐谷浑人南逃。
至于北面的梁默的张掖军,段文振的武威军和张定和的青海军,各有三万人,分别从北面三个方向向南压缩吐谷浑的生存空间,将其逼入黄明远预设的决战战场。
而刘权的海西军共两万人,要从张掖出发,翻越祁连山之后攻击吐谷浑在西海以西的广大区域,并阻止兵败后的吐谷浑残部逃向西域。
九路大军,各有分工,目标明确。开战之初,大军进展极其顺利。
黄明远麾下四万军队多是关中府兵和禁军部队。
吐谷浑虽然是一个国家,但也是一个半封建半奴隶制的国家,自可汗以下,分数十个小部落,每部落的头领叫做名王。而整个吐谷浑自慕容伏允以下,共有三个势力最大的名王,分别是天柱王彻里泥,大宝王尼洛周,仙头王巴里易三人。三人实力强大,手下各有十余个部落附从,三人实力加起来几乎半为吐谷浑的国力。
慕容伏允闻听隋军再次西来,赶紧向西逃窜,以求躲过与隋军的决战。他很清楚自己不是隋军的对手,因此仍寄希望于游击战略,耗退隋军。
其心腹赵华宣便劝慕容伏允,位于海东的天柱王彻里泥一定不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地盘,因此只要将整个东线的军权全部交给天柱王,其必然在此与隋军死战。
不求天柱王战胜隋军,只要他能托住隋军一段时间,慕容伏允便能带领主力撤退到西部地区。西海以西人迹稀少,地形空旷,回旋的余地也大,隋军不会永远留在吐谷浑,因此等到隋军后撤,他们便能趁机反击。
慕容伏允大喜,乃从之。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打死不和隋军决战。
赵华宣是一名中国来的道士,传说其善使幻术,有通天之能。因此慕容伏允对其言听计从,倚为心腹。
慕容伏允乃下令,临羌城的兵马和海东各部全部听从天柱王的指挥。
而天柱王彻里泥得到消息后大喜,按照慕容伏允的布置,其麾下军队近五万人,有部众二十万之多。
正如赵华宣所料,虽然隋军来势汹汹,但天柱王并不觉得隋军有多么可怕,他认为慕容伏允的后撤乃是自己吓自己。等他击败隋军,便能挟此大功登上吐谷浑可汗的位置,他对此可是觊觎了良久。
天柱王彻里泥在牛心川水(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西岸布置了三万兵力,又命部队渡过河去,扼守长宁川、牛心川和湟水交界的土楼山(今青海省西宁市北北禅山),互为照应。
时河水激流,不能泅渡,而天柱王驻兵于此,将其视为天堑。
黄明远听闻吐谷浑在牛心川水布置重兵防御,乃急调张寿的临羌军与自己会师,双方合兵一处,共计六万人,俱为黄明远指挥。
黄明远夺了张寿的兵权,但其也不敢反击,只能将兵权拱手让出。
黄明远所部乃急进至牛心川水以东,与天柱王隔河相望。
黄明远望着此地,三河交汇,土地肥沃,乃是建城的好地方,后世的西宁城便在这里。
看着对岸天柱王的布置,倒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也无错。而北岸的土楼山,控制了湟水以北的制高点,挡住了隋军绕道迂回的可能。
越是中规中矩的布置,有时候越难打,强渡并不容易。
众人无奈,皆不知如何渡河。
黄明远看着对面的吐谷浑的旗帜,对众人说道:“凭何敌要在此与我决战,我便在此决战,既如此,我军当不战也。”
不战?
黄明远乃命张寿率领一万军队于牛心川水东岸构筑防线,阻止敌人渡河。而黄明远则选择趁机向北渡过湟水,攻击位于北岸的土楼山。
土楼山海拔两千多米,湟水穿峡东流,两岸石崖壁立。而土楼山则四面群山环拱,山崖层叠,远望如土台楼阁高耸,并不容易攻击。
黄明远乃命部队以千人为一队,五万人分成五十队从此山各个方向向山上攻击。吐谷浑人虽然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但并不擅长守备,因此隋军四面出击,整个土楼山的吐谷浑军队便陷入乱战之中。
黄明远命麾下大将虎牙郎将左天成带领数百精锐步兵直冲土楼山的吐谷浑主阵地。
左天成是曹州济阳(治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固阳镇)人,乃是寒门出身,凭借军功一步一个积功至此。
左天成乃一手提刀,一手持盾向前冲去。此时山势陡峭,难以骑马,因此众人皆是步战。左天成连劈带砍,有如猛虎下山一般勇武,吐谷浑兵皆不能敌,连连后退。
左天成乃乘胜追击,不舍敌虏。其数百人奋力搏杀,沿途胡虏几无挡者。
黄明远见左天成得胜,乃一挥令旗,令数千步卒从后压上。左天成得到支援,便一鼓作气,冲向胡虏。
山前胡虏被隋军冲击的无法立足,纷纷丢弃各小寨,向山上集结。
此时众人皆担心胡虏会凭险不出,唯有黄明远看到吐谷浑军积聚到山上,露出了笑容。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31168/136317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