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策
李靖在魏郡郡治安阳县待了没多久,便立刻率军西进,攻打盘踞在林虑山的王德仁。而魏郡的政事则全部交给了徐闻膺。
李靖本被任命为魏郡郡丞,这个职务本是黄明远方便李靖与张轲争权所任。谁料张轲根本不在意,拱手将郡中大权让出,这李靖魏郡郡丞的任命便显得尴尬了,毕竟李靖也不可能久在郡中任事。
李靖这个人,性格谨慎,不愿插手政事,便向黄明远请辞。于是黄明远乃任命原赵郡太守徐闻膺为魏郡郡丞领郡事。
徐闻膺一一郡太守调任魏郡郡丞,怎么看都是贬黜,况且他还是黄明远的心腹出身。不过徐闻膺却毫不在意,开开心心做他的魏郡郡丞去了。
黄明远当然不会随意贬黜官员。调徐闻膺前往魏郡,乃是黄明远准备重建邺城,将之重新发展为河北的中心。
邺城之汉末袁绍起,四百年来,一直是河北的中心。直到北周杨坚平定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乱后,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官署和当地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但邺城之地,南瞰中原,北依河北,西通河东,东连青兖,可谓是晋冀鲁豫之要害,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河内之屏障。这也是黄明远要在此准备重新建城的重要原因。
未来的邺城,甚至要成为陪都,徐闻膺如何不愿做这个郡丞。至于太守之名,则对于赘婿出身的徐闻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徐闻膺手段强硬,能力卓著,否则黄明远也不会安排他到赵郡镇住李氏。
黄明徐之前占领黎阳仓,后来又打通了黎阳仓到魏郡的运输险,事实上将汲郡一分为二。这次徐闻膺南下之后,也不客气的派人接管了黎阳仓以东以北的黎阳、内黄、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一带)、临河(今河南省浚县东北)、汤阴五县。
如此一来,大半个汲郡都被划入魏郡之中。对于徐闻膺如此蛮横无理的做法,汲郡太守孟善谊是欲哭无泪,除了向卫公状告徐闻膺,根本无可奈何。徐闻膺更是不在乎孟善谊的状告,他这个汲郡太守都不知道能当多久呢。
徐闻膺一边按照幽州旧制改革,一边以邺县城为基础,重修邺城。
而李靖也很快率部剿灭了王德仁。
王德仁,汲郡人。天下大乱之后,王德仁于林虑山(今河南林州)拥众数万,四处抢掠。
林虑山一带,山势险峻,干旱缺水,故其地民风剽悍。
王德仁依仗地势,凭险据守。
李靖一路长驱直入,连战连捷,攻到林虑山下,与王德仁相对峙。
李靖眼看贼匪数多,山势又艰险,非一时可尽破,便准备以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瓦解王德仁所部。
王德仁虽是林虑山的大头领,但因为林虑山脉地形原因,各处山头林立,王德仁与其说拥兵数万,不如说手下各山头的头领,合兵数万。而王德仁更像是武林盟主那般,凭实力、威望压制众人。
这日隋军抓住了王德仁手下一个探子,李靖亲自上前询问。那探子倒也狡黠,便直言自己本是良民,因为父母妻子都为王德仁囚禁为人质,不得已从贼。只有能打探到隋军的情况,他的父母妻子才能被宽免,不然的话全家都要被处死。
李靖一眼便看穿了对方,贼中能做探子的,必是精锐,如何随便找个人当探子。然而李靖故意装作相信了他的话,还让他替自己从山中各部传话。
“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于是便放走了此人。
这个探子高兴地返回营中,还向山中众人说起了此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不少人皆笑隋军主将迂腐。
到了次日,李靖果然出兵,而且立了两杆大旗,上面写着“只诛王德仁,余者不问”。
同时李靖又从林虑各地召集百姓,凡有亲眷在山中做盗匪的,皆让他们在山下呼喊。
于是百姓纷纷劝他们的亲人投降,弄得各处山寨之中的盗匪人心惶惶。
王德仁大恨,却无可奈何。
李靖又让人封锁各处道路,作困守贼匪的样子。
果然,很多小山头受不住这种压力,选择投降。李靖对这些来降的人均厚加抚恤,善言劝导,又在他们背后写上“归顺”二字,然后让他们回到山上营寨之中,告诉那些还未投降的人。
这些人扛着旗子,敲锣打鼓,大声呼喊,引得各处山寨人心更乱了。虽然王德仁尽力约束,但很多离着主寨远的小山寨,根本不畏惧王德仁,一看不妙,立刻投降。
王德仁约束不了别处的头领,只得尽力约束自己营中的头领。王德仁本身是个粗人,也不太擅长拉拢人心,平日里的约束,也多以恐吓为主。若是旁日,众人多是畏惧。可今日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营中之人对王德仁,倒是多了几分憎恨。
很快主营的士兵也纷纷向隋军投降。
王德仁严命心腹,看守营门,凡发现投降者,一律处死。甚至为了以儆效尤,诛杀了十多人。
但这并不能激起众人的恐惧。
李靖又在山下,到处堆放粮食、财货,并扬言供投降的贼匪自取,先到先得。这些贼匪得了粮食、财货,更是士气高涨。
人们高呼“去晚了就没有了”,于是纷纷下山投降,一夜之间,前往隋军之中投降的盗匪有上万之多。
王德仁大吃一惊,眼看大势已去,便决定向西突围。只要逃入太行山中,必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只是李靖根本不给王德仁机会。
双方交战,隋军利用强攻劲弩压制盗匪,给了王德仁部巨大震慑。这时最后顽固之人,为了活命,也纷纷投降。
盗匪之中,为了投降,争先恐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冲锋。
王德仁见此,只得率领数十心腹向西而逃,最终为隋军俘获。
李靖将俘获的王德仁诛杀,除了一些王德仁的死忠,未在多杀一人。于是林虑山之乱,彻底戡平。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31168/256942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李靖本被任命为魏郡郡丞,这个职务本是黄明远方便李靖与张轲争权所任。谁料张轲根本不在意,拱手将郡中大权让出,这李靖魏郡郡丞的任命便显得尴尬了,毕竟李靖也不可能久在郡中任事。
李靖这个人,性格谨慎,不愿插手政事,便向黄明远请辞。于是黄明远乃任命原赵郡太守徐闻膺为魏郡郡丞领郡事。
徐闻膺一一郡太守调任魏郡郡丞,怎么看都是贬黜,况且他还是黄明远的心腹出身。不过徐闻膺却毫不在意,开开心心做他的魏郡郡丞去了。
黄明远当然不会随意贬黜官员。调徐闻膺前往魏郡,乃是黄明远准备重建邺城,将之重新发展为河北的中心。
邺城之汉末袁绍起,四百年来,一直是河北的中心。直到北周杨坚平定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乱后,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官署和当地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但邺城之地,南瞰中原,北依河北,西通河东,东连青兖,可谓是晋冀鲁豫之要害,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河内之屏障。这也是黄明远要在此准备重新建城的重要原因。
未来的邺城,甚至要成为陪都,徐闻膺如何不愿做这个郡丞。至于太守之名,则对于赘婿出身的徐闻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徐闻膺手段强硬,能力卓著,否则黄明远也不会安排他到赵郡镇住李氏。
黄明徐之前占领黎阳仓,后来又打通了黎阳仓到魏郡的运输险,事实上将汲郡一分为二。这次徐闻膺南下之后,也不客气的派人接管了黎阳仓以东以北的黎阳、内黄、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一带)、临河(今河南省浚县东北)、汤阴五县。
如此一来,大半个汲郡都被划入魏郡之中。对于徐闻膺如此蛮横无理的做法,汲郡太守孟善谊是欲哭无泪,除了向卫公状告徐闻膺,根本无可奈何。徐闻膺更是不在乎孟善谊的状告,他这个汲郡太守都不知道能当多久呢。
徐闻膺一边按照幽州旧制改革,一边以邺县城为基础,重修邺城。
而李靖也很快率部剿灭了王德仁。
王德仁,汲郡人。天下大乱之后,王德仁于林虑山(今河南林州)拥众数万,四处抢掠。
林虑山一带,山势险峻,干旱缺水,故其地民风剽悍。
王德仁依仗地势,凭险据守。
李靖一路长驱直入,连战连捷,攻到林虑山下,与王德仁相对峙。
李靖眼看贼匪数多,山势又艰险,非一时可尽破,便准备以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瓦解王德仁所部。
王德仁虽是林虑山的大头领,但因为林虑山脉地形原因,各处山头林立,王德仁与其说拥兵数万,不如说手下各山头的头领,合兵数万。而王德仁更像是武林盟主那般,凭实力、威望压制众人。
这日隋军抓住了王德仁手下一个探子,李靖亲自上前询问。那探子倒也狡黠,便直言自己本是良民,因为父母妻子都为王德仁囚禁为人质,不得已从贼。只有能打探到隋军的情况,他的父母妻子才能被宽免,不然的话全家都要被处死。
李靖一眼便看穿了对方,贼中能做探子的,必是精锐,如何随便找个人当探子。然而李靖故意装作相信了他的话,还让他替自己从山中各部传话。
“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于是便放走了此人。
这个探子高兴地返回营中,还向山中众人说起了此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不少人皆笑隋军主将迂腐。
到了次日,李靖果然出兵,而且立了两杆大旗,上面写着“只诛王德仁,余者不问”。
同时李靖又从林虑各地召集百姓,凡有亲眷在山中做盗匪的,皆让他们在山下呼喊。
于是百姓纷纷劝他们的亲人投降,弄得各处山寨之中的盗匪人心惶惶。
王德仁大恨,却无可奈何。
李靖又让人封锁各处道路,作困守贼匪的样子。
果然,很多小山头受不住这种压力,选择投降。李靖对这些来降的人均厚加抚恤,善言劝导,又在他们背后写上“归顺”二字,然后让他们回到山上营寨之中,告诉那些还未投降的人。
这些人扛着旗子,敲锣打鼓,大声呼喊,引得各处山寨人心更乱了。虽然王德仁尽力约束,但很多离着主寨远的小山寨,根本不畏惧王德仁,一看不妙,立刻投降。
王德仁约束不了别处的头领,只得尽力约束自己营中的头领。王德仁本身是个粗人,也不太擅长拉拢人心,平日里的约束,也多以恐吓为主。若是旁日,众人多是畏惧。可今日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营中之人对王德仁,倒是多了几分憎恨。
很快主营的士兵也纷纷向隋军投降。
王德仁严命心腹,看守营门,凡发现投降者,一律处死。甚至为了以儆效尤,诛杀了十多人。
但这并不能激起众人的恐惧。
李靖又在山下,到处堆放粮食、财货,并扬言供投降的贼匪自取,先到先得。这些贼匪得了粮食、财货,更是士气高涨。
人们高呼“去晚了就没有了”,于是纷纷下山投降,一夜之间,前往隋军之中投降的盗匪有上万之多。
王德仁大吃一惊,眼看大势已去,便决定向西突围。只要逃入太行山中,必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只是李靖根本不给王德仁机会。
双方交战,隋军利用强攻劲弩压制盗匪,给了王德仁部巨大震慑。这时最后顽固之人,为了活命,也纷纷投降。
盗匪之中,为了投降,争先恐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冲锋。
王德仁见此,只得率领数十心腹向西而逃,最终为隋军俘获。
李靖将俘获的王德仁诛杀,除了一些王德仁的死忠,未在多杀一人。于是林虑山之乱,彻底戡平。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31168/256942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