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祖国的方法!(上)

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归祖国的方法!(上)

    同归。

    当这两个字从小杨口中说出的一刹那。

    坐在他身边的陈省身与李景均二人的呼吸,都随之停滞了片刻,心脏砰砰的跳了起来。

    别看小杨的年龄比他和李景均小了十多岁,在三人中属于当之无愧的“小弟”。

    但实际上。

    在如今的所有留美华人中,小杨和另一个分道扬镳的小李,其实是地位与成就最高的两名学者——因为他们刚拿过了诺贝尔奖。

    同时他们的年轻又不是那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二十岁或者三十岁,而是年富力强的临近四十。

    同时正因如此。

    小杨和小李也是最难被说动回国的学者之一,属于各种意义上的华人最高峰。

    结果没想到。

    如今随着《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篇论文的问世,小杨居然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这可是他父亲杨武之都没劝动的木头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杨,现场这三人任意一方做出的决定一旦传出去,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讨论。

    毕竟

    陈省身和李景均的能力也不是盖的。

    如今陈省身在国际上的名气甚至还要超过了已经回国的华罗庚,属于华人数学界当之无愧的一哥,当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

    李景均在后世的名气可能要比陈省身小点儿,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同样影响力极广,属于群体遗传学开山鼻祖类型的人物。

    后世倘若有人问华夏为什么没有出过流派祖师,很多人都会将李景均作为反驳的答案摆在对方面前,由此可见其地位之特殊了。

    还有很多人熟知的随机双盲实验,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出自李景均之手

    不久前小杨为了方便解释论文概念,特意提到了沃森的DNA双螺旋结构,而沃森在遗传方面就曾经向李景均请教过知识。

    如今DNA的研究逐渐被重视化,李景均的地位也几乎每日都在升高。

    不夸张的说。

    现场这三人能够任意回国一个,都足以令国内感到欢欣鼓舞。

    如今三人都动了回归大陆的念头

    这显然算是远超预期的消息了。

    “.”

    接着过了片刻。

    李景均深吸一口气,对陈省身和小杨说道:

    “省身,小杨,大家愿意回国是好事儿,不过具体如何操作我认为咱们还是要讨论讨论。”

    “毕竟.海对面是不可能随便就放咱们回国的,那些人猴精着呢。”

    “当年光亚罗庚他们回国尚且如此艰难,我估摸着咱们这次也不会轻松到哪儿去。”

    听闻此言。

    陈省身和小杨齐齐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如今这个时期很多学者之所以选择留在海对面,除了早先提及的各类理由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原因便是

    海对面必然会对想要回国的爱国留学生下绊子。

    而且你能力越强,下的绊子通常就越狠。

    当然了。

    这年头海对面相对还要那么一点儿脸,拦阻手段方面的上限通常就是软禁,和后世某些极端手段相比要稍微柔和那么一小丢丢。

    但是

    对于想要回国的爱国学者来说,这也确实是个实打实需要考虑的阻碍。

    况且海对面之所以没有选择威胁生命,很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有一定的顾虑,比如说“大国”的矜持、国际上的舆论、留学生本身交际圈的影响等等

    而这种顾虑看似牢固,其实是很薄弱的。

    谁都说不准啥时候角楼那边一急眼或者一开窍,明白了老虎搏兔尚需全力的道理,保不齐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尤其是目前的陈省身和小杨几人,对于海对面的价值还真不比当初的钱五师等人要低多少。

    所以如何做好回国的万全之策,确实是陈省身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谋定而后动嘛。

    小半分钟后。

    陈省身忽然想起来了什么,不由再次看向了李景均,对他问道:

    “对了,景均,国内这些天有联络你吗?信里当初说的事儿有没有告诉你会怎么落实?”

    李景均轻轻摇了摇头:

    “还没有。”

    陈省身所说的【事儿】自然便是当初那份信上提到的内容,当时信里除了告诉李景均不用担心他回国后的工作外,还提到了让他尽可能的招些华夏留学生一起回国。

    信中承诺不管李景均能带回来多少人,国内都可以把这些留学生平稳的送回本土。

    不过除了承诺外信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因此陈省身等人多多少少也是有些顾虑的。

    更重要的是.

    如果这种事情不搞清楚详细的方案,李景均他们也不敢去拉其他华人同胞不是?

    自己出了事还好说,但要是坑了同胞那他们可就真的要羞愧致死了。

    而就在陈省身表情有些晦暗莫名之际。

    不远处的草坪上忽然匆匆出现了一位男子。

    此人年纪大概三十上下,很标准的犹太人肤色,手中提着个公文包,大老远的便开始东张西望了起来。

    此时这片小树林周围没什么人,陈省身一眼便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唔,亚当?”

    接着他又想到了什么,转头对李景均和小杨补充了一句:

    “这位是我的弟子兼助理,史密斯·亚当,美籍犹太人。”

    李景均会意的点了点头。

    他们三人目前都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同时学校也通常会为他们配备一位助理,这在留美学者中很常见。

    亚当明显是为了自己来的,所以陈省身便朝他挥了挥手:

    “嘿,亚当,我在这儿!”

    亚当很快通过声音的方位看向了小树林,见到陈省身后顿时神色一喜。

    只见他一路小跑到了树林边,对陈省身说道:

    “呼教授,我可算找到您了,收发室的塔利亚女士还跟我说您往南边去了呢。”

    陈省身朝他点了点头:

    “亚当,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亚当闻言表情立马严肃了几分,说道:

    “嗯,是有件事儿——刚才有位MIT来的学者想要拜访您,但联系不上您本人。”

    “所以我就让他先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出来找您了,您看看要不要见见他?”

    “MIT的学者?”

    陈省身顿时皱起了眉头,脑海中飞快的过着自己认识的人:

    “我没在MIT有什么熟人啊”

    MIT便是麻省理工的缩写,也就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陈省身早些年在汉堡大学进修,后来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待了两年,重新赴美后先在芝加哥大学当了十年导师,去年年初又到了伯克利担任教授。

    所以他和MIT确实没什么交集,简单的人际圈中也没几个朋友在MIT工作的。

    亚当则看了他一眼,弱弱的说道:

    “教授,那位访客叫做约翰·屈润普,我查过藤校黄页了,他的身份确实是MIT加速器实验室的主任”

    “约翰·屈润普?”

    陈省身又愣了几秒钟,总感觉自己似乎在哪儿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过这种出神的状态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陈省身便骤然想到了什么。

    只见他从小杨手中取过了那本《Physical Review Letters》,飞快的翻动了几下,很快锁定了某一个栏目:

    “约翰·屈润普,《Physical Review Letters》外审编辑之一,这篇论文的主审人?”

    看到这里。

    陈省身忍不住抬头望向了李景均和小杨,三人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个想法:

    这个约翰·屈润普.说不定会给他们带来某些特殊的消息!

    “我想起来了。”

    接着李景均忽然又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回忆起了自己早先听说的一件事:

    “据说这位屈润普先生和赵忠尧的关系也很好,当年国内第一台静电加速器就有他的帮助呢,难道说.”

    李景均的话没说完,不过现场的其他人两人都当即理解了他的想法:

    难道说.

    这个约翰·屈润普,真的与大陆有关系?

    随后陈省身不由看向了自己的学生兼助理亚当,问道:

    “亚当,约翰先生还在我办公室?”

    “没错。”

    “那快带我去见他!”

    说罢。

    陈省身便收拾好自己的公文包等东西,一行人快步离开了小树林。

    收发室所在的位置位于伯克利大学的东南角,距离办公区域并不算远——毕竟为了方便教职工收取快件嘛。

    因此十多分钟不到。

    一行人便来到了陈省身办公室所在的二楼。

    抵达办公室入口后,亚当很识趣的推后了一步:

    “教授,我就不随您进去了。”

    “辛苦了,亚当。”

    陈省身拍了拍亚当的肩膀表示感谢,随后带着李景均和小杨走近了屋内。

    陈省身的办公室不算大,大概也就十平米的样子,内部摆着一张办公桌和一个小书架,左边有个小壁炉,地面上铺着张神色的毛毯,很明显的西式办公室风格。

    此时此刻。

    屋内的座椅上正坐着一位有些斑秃的白人男子,手中拿着本《春秋》看的津津有味——虽然拿反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开门的动静声。

    在陈省身等人入屋的时候,白人男子也下意识扭头看向了门外。

    见到陈省身等人后他微微一怔,旋即便猛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了陈省身面前:

    “陈教授,你好,我是约翰·屈润普,很抱歉没有征得您的同意就私下翻阅了您的书”

    陈省身闻言笑着摆了摆手:

    “没关系,约翰先生,如果您对华夏文化感兴趣的话,我待会儿可以送您几本书的。”

    “比如说《孔子》、《诗经》、《金瓶梅》、《论语》这些.”

    不动声色的将约翰的尴尬抹去后,陈省身又主动与约翰握了个手:

    “对了,正式介绍一下,鄙人陈省身,伯克利大学数学系教授。”

    “这两位是我的好友兼同胞,李景均和杨振宁先生。”

    约翰则很客气的与几人依次握手,在听到小杨的名字时还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毕竟他也是搞理论物理的,越是同行越能理解小杨的成就之高与能力之强,更别说小杨获得的诺奖也是约翰的毕生追求。

    客套完毕后。

    陈省身招呼着几人落座,从桌上拿了个热水壶,主动给三人倒了杯水,同时对约翰问道:

    “约翰先生,不知道您今天大驾光临是为了.”

    约翰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陈教授,您看过今天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了吗?”

    陈省身轻轻点了点头,将自己从收发室带回的那本杂志放到了约翰面前:

    “约翰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就是这篇论文的外审编辑吧?”

    约翰朝他露出了一道【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愉快】的笑容:

    “正是,我在大陆的几位朋友信得过我,所以就将这篇论文发到了我手里进行发布。”

    “怎么样,内容是不是很有意思?”

    听闻此言,一旁进屋后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小杨开口了:

    “有意思?这可不仅仅是有意思那么简单——约翰先生,一个礼拜之内,物理学界估计就要迎来一次大地震了。”

    “届时这篇论文、贵期刊的古兹密特先生,以及约翰先生你本人.恐怕都会登上各大物理媒体的头版头条吧?——恭喜你们了。”

    面对小杨的恭喜,约翰却少见的显得很淡定:

    “杨先生,这只是投资带来的些许回报罢了。”

    “我们期刊冒着风险接收发表了这篇期刊,那么享受它带来的红利自然也是正常的。”

    “倒是杨先生你们.不知道看完这篇论文之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呢?”

    陈省身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随后齐齐看向了约翰:

    “约翰先生,你所指的特殊想法是.”

    约翰的目光缓缓从三人的面庞上扫过,接着整个人忽然无比警惕的走到门边,将耳朵贴在门后听了一会儿。

    确定周围没有人走动后,他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从身上掏出了一把钢笔,写下了几个字:

    “比如说回国?为你们的国家贡献一份力?”

    现场顿时一肃。

    尽管早就对约翰到来的目的有所猜测,但此时听到如此直白的问题后,陈省身小杨等人的心中不由还是重重一跳。

    这次组织上准备的中间人.

    居然是约翰?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70159/366543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