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人人应当生而平等?
王阳明从龙场驿出发,途中只要有人相邀,便停下来讲学。
有时候遇到官学,也会在其中讲学一两天,讲的也正是他这一套心学。
虽有一些学子认为其篡改道统,可大多数学子,还是被心学这一套理论给深深折服。
这让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对朱子之学说,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为。
别看朱熹也曾提出过“格物致知”,实际上却还存在禁锢,认定要对圣人之道了然于胸,方可实践之。
也就是说朱熹的理学,依旧是皓首穷经的典范,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
因为按照认识论的说法,“知”和“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懂得道理之后,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个道理,通过实践也能更加的了解这个道理。
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指出了以往理学的不足,看似只有一层窗户纸,可捅破却是非常的难。
加上这个时空,王阳明的心学借鉴了《颜政哲学》,所以整个心学的体系,就更加的注重实践,不仅要实践,还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天理。
且经世致用、济世救民、学以致用这三条一出,更是使得这些学子,觉得阳明心学,或许是真正的坦途。
自两宋之后,读书人越来越陷入死胡同,在辨经一事上不少人是大家,道德文章更是人人会作。
可大明朝政依旧至于此境地,王阳明的心学隐隐给他们开出了方子,那就是圣贤书光读好,是不能办好事的。
不能办事也就意味着,做不到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这如同醍醐灌顶之言。
“办实事”这三个字,极有可能在这个时空,被阳明心学所引领起来。
……
就这般走走停停,再度抵达华容县时,已经是离开龙场驿两个月之后。
此时的华容县正是春意盎然,官道两侧青草碧绿,由于刚刚下过一阵雨,路面上有些泥泞。
王阳明穿着蓑衣,骑着驴子,刚走到县城门前,就远远看见一群人正在恭候,为首者正是刘大夏。
较之两年前,刘大夏的精神显得更好,他面色红润,看到王阳明便小跑过来,放声大笑道:“伯安,你可让老夫望穿秋水啊!”
王阳明早在信中,接受刘大夏之邀,告罪道:“东山公见谅,一路讲学,耽搁了些时日!”
“哈哈哈,伯安不必告罪!你的学问多多益善,多一个读书人通悟,咱大明就多一个人才!”刘大夏拉着王明阳的手。
“过誉了!”
“伯安过谦了!两年前你来见老夫,当时老夫相赠书籍,不成想短短数月之后,你便给了老夫如此惊喜!真不愧是当年之宿慧神童,你真是文曲星下凡!”
王阳明苦笑道:“说起此事,在下才是要好生谢过东山公,若无这些黥人书籍,只怕是也没有我今日之学问!”
刘大夏拉着王阳明,作出请的姿势说:“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两年前老夫求复古,为的就是为变法正名,后在书信中,得知你这一番悟道后,只觉你的学问,甚合变法之道,今日我虽依旧是在变法,可却明白,若你的学问能大兴,变法之说亦能更加深入人心!”
王阳明不想谈变法,一边走一边道:“这两年,我所思所想,就是将心学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我认为变法之事,其实不急!”
“为何?”
王阳明驻足停下,抽出手行礼道:“诚如东山公方才所言,眼下我大明臣民,尚在懵懂之中,读书人醉心于道德文章者不知凡几,在此之时,我只想将自己的学说宣扬传播出去。变法之事,不怕没有人去做,怕就怕朝廷要变法,而臣民无所适从,更不知变法利弊!
故而我余生所愿者,一为传播学问,二为践行学问。只要我大明臣民,都懂的经世致用,都知晓知行合一,都会实事求是,那么无论朝廷做什么,臣民心中皆有计较,自然会欣然支持!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变法,而非变事!东山公曾言,我大明有变事而无变法,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于臣民懵懂!
若是他们都明白,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努力践行实践,少一些夸夸其谈和道德文章,能够踏踏实实知行合一,沉下心来做几件小的实事,这世道或许会大为不同!”
刘大夏沉默了,随行的学子,一个个也有些错愕。
王阳明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传播学问比变法更为重要,而且言语中,对变法前途也有些悲观。
“伯安想传播学问,也是一件大好事!老夫说了,你这学问甚合变法之道,只要能大兴,即便是当代人无法见其成就变法,下一代人定能看到!”
说罢,刘大夏再次做出请的手势。
王阳明有些尴尬,苦笑着朝着刘公祠而去。
入府坐定后,刘大夏早已经备好一桌酒席,他取来一壶上好的黄酒说:“绍兴黄酒,特意为伯安准备的!”
“有心了!”王阳明忙举杯。
刘大夏品了一口,又朝着堂下道:“明忠、俊人、恩铭、季直,还不来见过阳明公!”
四个弟子齐齐从一旁走了出来,恭敬的站在桌下,举杯齐齐遥敬。
王阳明有些诧异,也忙举杯回礼。
刘大夏痛饮一杯说:“伯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你的学问中,透着不少《颜政哲学》的道理,在你看来,黥人的天理亦是天理,这两年来,黥人的报纸、书籍,老夫也每月都曾寄与你,你既能将黥人的学问,与名教学问融会贯通,那可曾参透黥人强大之理?”
王阳明放下酒杯,拱手道:“昔日东山公曾言,明人求仁,黥人求勇,求仁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务通,以开风气!这句话我记得清楚,我以为大体不差,黥人无三纲五常,却有实用之学,这也是事实!然这两年我多次参禅,同那个叫颜政的黥人神交已久,我觉得黥人之强大,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民!”
“民?何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乃治民,治民者百姓多被禁锢,其愚昧不知何为道理,自然不懂得朝廷法令,只懂得在地里耕作,日复一日,他们即怕官,又怯懦!纵使有勇,也难以发挥。
而东秦,乃是民治!何为民治?这个词也是我从报纸上读到,其根源在于使民知之,使民知晓其权力,使得有法律条令来保证其权力。如此之民,懂得朝廷的政策法令,更懂得道理。他们对于新的风气,也更加的包容。即便是朝廷真要变法,他们也能通过报纸知晓一二!
东山公,此绝非小事!东秦真正做到了,让‘人人皆可为尧舜’,真正做到了教化万民,故而一个东秦的百姓,胜过百个、千个大明的百姓!东秦强盛之道就在此,这也是我大明之顽疾,即便是汉唐两宋,这同样是顽疾病症!”
王阳明说到这,举杯痛饮一口,又接着说:“若我大明百姓,个个识文断字、通晓道理,又能有律令条例,保障其权力,他们焉能不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若是百姓一扫颓势,皆奋发求为,我大明焉能不强盛?
东山公所求变法,在我看来,同样是变事!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古之圣贤的变法,亦只是变事!真正的变法,要变的是人心!吾心即宇宙,百姓心向朝廷强盛,朝廷自然强盛!一句话,只有如东秦一般,人人生而平等,世事方有可为!”
轰——刘大夏和几个弟子都是一惊,王阳明居然在心里,笃信黥人的人人生而平等。
其实这并不奇怪,另一个时空的王阳明,在《拨本塞源论》中,有许多思想都指向“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
这一世经过黥人学问的激化,王阳明在心里已经笃信,却又不敢说出来。
这也是为何,他不醉心于变法的原因,在他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再怎么变法,也不过是修修补补。
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能够将阳明心学传播于世,要让大明百姓,都能懂得一些道理。
可是太难了!
刘大夏思索一会,长长的叹了口气,起身朝着王阳明一拱道:“伯安志存高远,此事老夫虽不能苟同,却还是希望你能将学问传诸于世!变法也好,变事也罢!总的有人出来,办些实事!”
他当然不敢苟同,“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真正的离经叛道,儒家三纲五常,描述的就是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一旦打碎,就相当于整个名教的大地震。
用后世的说法,这就不是变法,而是革命!
王阳明苦笑着回礼,他不敢将这句话写进心学中,就是明白其中利害,但是他却明白,黥人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应当也能做到,毕竟黥人多数是逃过去的明人。
“伯安,今日老夫拉下脸,还有一事要求你!正德六年的抡才大典,老夫这几位弟子,皆有机会去应试!还请伯安,同京中故旧打声招呼,多多关照一二!老夫,等不起了!”
王阳明望着刘大夏这几个弟子,心说有些坏规矩,可还是点了点头。
…………
…………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81038/336999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
有时候遇到官学,也会在其中讲学一两天,讲的也正是他这一套心学。
虽有一些学子认为其篡改道统,可大多数学子,还是被心学这一套理论给深深折服。
这让他们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对朱子之学说,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为。
别看朱熹也曾提出过“格物致知”,实际上却还存在禁锢,认定要对圣人之道了然于胸,方可实践之。
也就是说朱熹的理学,依旧是皓首穷经的典范,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这完全就是本末倒置。
因为按照认识论的说法,“知”和“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懂得道理之后,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个道理,通过实践也能更加的了解这个道理。
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指出了以往理学的不足,看似只有一层窗户纸,可捅破却是非常的难。
加上这个时空,王阳明的心学借鉴了《颜政哲学》,所以整个心学的体系,就更加的注重实践,不仅要实践,还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天理。
且经世致用、济世救民、学以致用这三条一出,更是使得这些学子,觉得阳明心学,或许是真正的坦途。
自两宋之后,读书人越来越陷入死胡同,在辨经一事上不少人是大家,道德文章更是人人会作。
可大明朝政依旧至于此境地,王阳明的心学隐隐给他们开出了方子,那就是圣贤书光读好,是不能办好事的。
不能办事也就意味着,做不到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这如同醍醐灌顶之言。
“办实事”这三个字,极有可能在这个时空,被阳明心学所引领起来。
……
就这般走走停停,再度抵达华容县时,已经是离开龙场驿两个月之后。
此时的华容县正是春意盎然,官道两侧青草碧绿,由于刚刚下过一阵雨,路面上有些泥泞。
王阳明穿着蓑衣,骑着驴子,刚走到县城门前,就远远看见一群人正在恭候,为首者正是刘大夏。
较之两年前,刘大夏的精神显得更好,他面色红润,看到王阳明便小跑过来,放声大笑道:“伯安,你可让老夫望穿秋水啊!”
王阳明早在信中,接受刘大夏之邀,告罪道:“东山公见谅,一路讲学,耽搁了些时日!”
“哈哈哈,伯安不必告罪!你的学问多多益善,多一个读书人通悟,咱大明就多一个人才!”刘大夏拉着王明阳的手。
“过誉了!”
“伯安过谦了!两年前你来见老夫,当时老夫相赠书籍,不成想短短数月之后,你便给了老夫如此惊喜!真不愧是当年之宿慧神童,你真是文曲星下凡!”
王阳明苦笑道:“说起此事,在下才是要好生谢过东山公,若无这些黥人书籍,只怕是也没有我今日之学问!”
刘大夏拉着王阳明,作出请的姿势说:“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两年前老夫求复古,为的就是为变法正名,后在书信中,得知你这一番悟道后,只觉你的学问,甚合变法之道,今日我虽依旧是在变法,可却明白,若你的学问能大兴,变法之说亦能更加深入人心!”
王阳明不想谈变法,一边走一边道:“这两年,我所思所想,就是将心学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我认为变法之事,其实不急!”
“为何?”
王阳明驻足停下,抽出手行礼道:“诚如东山公方才所言,眼下我大明臣民,尚在懵懂之中,读书人醉心于道德文章者不知凡几,在此之时,我只想将自己的学说宣扬传播出去。变法之事,不怕没有人去做,怕就怕朝廷要变法,而臣民无所适从,更不知变法利弊!
故而我余生所愿者,一为传播学问,二为践行学问。只要我大明臣民,都懂的经世致用,都知晓知行合一,都会实事求是,那么无论朝廷做什么,臣民心中皆有计较,自然会欣然支持!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变法,而非变事!东山公曾言,我大明有变事而无变法,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于臣民懵懂!
若是他们都明白,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努力践行实践,少一些夸夸其谈和道德文章,能够踏踏实实知行合一,沉下心来做几件小的实事,这世道或许会大为不同!”
刘大夏沉默了,随行的学子,一个个也有些错愕。
王阳明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传播学问比变法更为重要,而且言语中,对变法前途也有些悲观。
“伯安想传播学问,也是一件大好事!老夫说了,你这学问甚合变法之道,只要能大兴,即便是当代人无法见其成就变法,下一代人定能看到!”
说罢,刘大夏再次做出请的手势。
王阳明有些尴尬,苦笑着朝着刘公祠而去。
入府坐定后,刘大夏早已经备好一桌酒席,他取来一壶上好的黄酒说:“绍兴黄酒,特意为伯安准备的!”
“有心了!”王阳明忙举杯。
刘大夏品了一口,又朝着堂下道:“明忠、俊人、恩铭、季直,还不来见过阳明公!”
四个弟子齐齐从一旁走了出来,恭敬的站在桌下,举杯齐齐遥敬。
王阳明有些诧异,也忙举杯回礼。
刘大夏痛饮一杯说:“伯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你的学问中,透着不少《颜政哲学》的道理,在你看来,黥人的天理亦是天理,这两年来,黥人的报纸、书籍,老夫也每月都曾寄与你,你既能将黥人的学问,与名教学问融会贯通,那可曾参透黥人强大之理?”
王阳明放下酒杯,拱手道:“昔日东山公曾言,明人求仁,黥人求勇,求仁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务通,以开风气!这句话我记得清楚,我以为大体不差,黥人无三纲五常,却有实用之学,这也是事实!然这两年我多次参禅,同那个叫颜政的黥人神交已久,我觉得黥人之强大,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民!”
“民?何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乃治民,治民者百姓多被禁锢,其愚昧不知何为道理,自然不懂得朝廷法令,只懂得在地里耕作,日复一日,他们即怕官,又怯懦!纵使有勇,也难以发挥。
而东秦,乃是民治!何为民治?这个词也是我从报纸上读到,其根源在于使民知之,使民知晓其权力,使得有法律条令来保证其权力。如此之民,懂得朝廷的政策法令,更懂得道理。他们对于新的风气,也更加的包容。即便是朝廷真要变法,他们也能通过报纸知晓一二!
东山公,此绝非小事!东秦真正做到了,让‘人人皆可为尧舜’,真正做到了教化万民,故而一个东秦的百姓,胜过百个、千个大明的百姓!东秦强盛之道就在此,这也是我大明之顽疾,即便是汉唐两宋,这同样是顽疾病症!”
王阳明说到这,举杯痛饮一口,又接着说:“若我大明百姓,个个识文断字、通晓道理,又能有律令条例,保障其权力,他们焉能不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若是百姓一扫颓势,皆奋发求为,我大明焉能不强盛?
东山公所求变法,在我看来,同样是变事!无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古之圣贤的变法,亦只是变事!真正的变法,要变的是人心!吾心即宇宙,百姓心向朝廷强盛,朝廷自然强盛!一句话,只有如东秦一般,人人生而平等,世事方有可为!”
轰——刘大夏和几个弟子都是一惊,王阳明居然在心里,笃信黥人的人人生而平等。
其实这并不奇怪,另一个时空的王阳明,在《拨本塞源论》中,有许多思想都指向“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
这一世经过黥人学问的激化,王阳明在心里已经笃信,却又不敢说出来。
这也是为何,他不醉心于变法的原因,在他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再怎么变法,也不过是修修补补。
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能够将阳明心学传播于世,要让大明百姓,都能懂得一些道理。
可是太难了!
刘大夏思索一会,长长的叹了口气,起身朝着王阳明一拱道:“伯安志存高远,此事老夫虽不能苟同,却还是希望你能将学问传诸于世!变法也好,变事也罢!总的有人出来,办些实事!”
他当然不敢苟同,“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真正的离经叛道,儒家三纲五常,描述的就是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一旦打碎,就相当于整个名教的大地震。
用后世的说法,这就不是变法,而是革命!
王阳明苦笑着回礼,他不敢将这句话写进心学中,就是明白其中利害,但是他却明白,黥人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应当也能做到,毕竟黥人多数是逃过去的明人。
“伯安,今日老夫拉下脸,还有一事要求你!正德六年的抡才大典,老夫这几位弟子,皆有机会去应试!还请伯安,同京中故旧打声招呼,多多关照一二!老夫,等不起了!”
王阳明望着刘大夏这几个弟子,心说有些坏规矩,可还是点了点头。
…………
…………
http://www.zoujinbukexue.com/yt81038/336999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zoujinbukexue.com。走进不科学手机版阅读网址:www.zoujinbukexue.com